張茂旺
(浙江省永嘉縣東方外國語學校,浙江 溫州 325100)
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師要減輕學生的負擔,營造一個快樂輕松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自由發展,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基于此,初中科學教師要積極構建初中科學高效課堂,在減負教學下有效傳授科學知識。而當前的初中科學教學仍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阻礙了高效課堂的構建,這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非常不利。
在初中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翻轉課堂具體化的重要體現,它能夠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區別的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內容,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全面細致掌握學情,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在科學分層的基礎上再實施針對性的教學,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現有接受范圍內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與技能。例如,在教學“物質的溶解特性”一課時,筆者首先根據學情將學生科學分層,并為各個學習層次設置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分別是:了解溶液的飽和性和不飽和性并學會觀看溶解表、明確哪些因素會影響物質的溶解度、制作滿足標準和要求的溶液。分層教學能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具體且能“夠得上”的學習目標,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欲望被激發出來,學習效果也較好,而且在探究中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科學素養。
構建初中科學高效課堂,教師首先要在總結分析傳統課堂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可行的改進策略。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忽視,教師作為教學主體開展一系列教學工作,學生成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填鴨式”教育極大損害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改背景下,要創新科學學科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真正體會科學課堂的教育價值,鼓勵學生探究科學知識。教師在講授必要的科學知識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開展充分的動手實踐,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要明確初中科學教學的有效方式,以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在探究活動中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要改變以往僵化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升科學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有效控制體溫”這一課,教師可以先設置探究問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對“體溫”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爬行類動物和哺乳動物的體溫有什么區別?哺乳動物的恒溫特點具體是指什么?人作為一種高級動物,是如何保持體溫的穩定的?人在冬季和夏季時體溫有何變化?人類怎樣解決體溫異常問題以保持自身健康?學生以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思考上述問題。筆者發現,95%的學生能夠根據上述問題主動探究問題答案,并在課堂上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建構初中科學高效課堂,還需突破課堂這一固定場所,深入各種實踐場所,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科學知識。教師要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參與科學探究實踐活動,以開放互動式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打破傳統教學局限。教師要根據科學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具體要求,選擇合適的科學探究實踐地點,組織學生進入實踐環境,驗證所學科學知識,并在實踐中拓展。例如,在學習“水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調查水污染狀況及水污染的具體表現。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領學生進入污水處理廠實地調研,了解污水處理的常用方法和工藝流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科學分組,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實地調研、資料查找,探討水污染現狀、污染原因以及科學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初中科學學習過程中做好筆記,通過開展科學實踐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構建初中科學高效課堂還需要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主動接受業務培訓,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增加科學知識儲備,全面了解物理、化學、地理、生態學等學科的知識,要在科學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創新合作、小組教學、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等方式,改變陳舊的科學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構建初中科學高效課堂。
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構建初中科學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以生為本,實施分層教學,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要在教學中融入德育,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要多參加業務培訓,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知識儲備,以提升科學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構建科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