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鹢娉
(山西省交口縣機關第二幼兒園,山西 呂梁 032400)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民間游戲對幼兒的成長有很大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幼兒對社會的認知。幼兒身心發展還不成熟,這一時期幼兒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社會生活與自然界中萬物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幼兒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所以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融入民間游戲,不僅可以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強化整體意識,又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對社會、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認知。另一方面,有利于強健幼兒體魄、開發其智力。社會的發展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營養過剩又不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健康。而民間游戲能夠讓這一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既鍛煉了身體,又強健了體魄,極大地提升了幼兒的身體素質。此外,很多的民間游戲都是比較益智的,要想在游戲中獲勝,幼兒就得開動腦筋,主動思考。這樣的益智類游戲有助于幼兒大腦智力的開發,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民間游戲大多來自人們的日常活動,由兒童們自行發明而來,因此它們普遍具有較為簡單易懂的規則,和較低的場地和工具要求。一根粉筆、一捆繩子、一條木棍都可能成為游戲的工具,而所需的場地往往只需要一小塊空地或是桌面就夠了。由此可以看出,民間游戲的開展難度是極低的,而且安全系數高,在進行時,教師們大可讓孩子們自由玩耍。
民間游戲能夠代代流傳,能夠被無數的孩子認可和接受,其趣味性自然毋庸置疑。民間游戲的進行方式迎合了幼兒探索、創造的性格特點,有的游戲具有復雜的動作,有的游戲具有朗朗上口的童謠,符合由兒好奇、好動的行為特征,游戲的結果也能帶給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當今的幼兒園環境下,民間游戲同樣能夠吸引到孩子們的目光。
民間游戲的教育性更是難以一言盡述,民間游戲種類之繁多,對幼兒能力的提升幾乎是全面性的,鍛煉體魄有丟沙包、跳大繩,提高智力如下五子棋、拼七巧板,藝術創想則有跳房子、折紙……進行游戲時的競爭、合作能促進他們向上精神、團隊精神的形成,對于規則的遵守教會了他們服從規則,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增進了他們的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民教游戲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通過民間游戲能讓幼兒盡早萌發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民間游戲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競爭性的同時,其中還蘊含了更多的文化屬性,因此具備了一定的教育屬性,這是祖輩為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民間游戲與幼兒日常生活的融合,既能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又能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優良品質。例如,一個人在幼兒時期的生活分為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幼兒在園內的時間和在家中的時間相差不多,由此可見,民間游戲的順利施行離不開幼兒家長的支持與理解。教師可以與家長在民間游戲的推行上達成一致,通過分享幼兒在家中與園內的日常,分析幼兒的興趣所在,并根據幼兒的興趣,設計安排相應的民間游戲。如有的幼兒喜歡手工制作,就可以組織有相同興趣的幼兒開展“編花籃”的游戲,并根據幼兒的表現予以激勵,激發幼兒參與的熱情。又如,有的幼兒活潑好動,教師和家長管理起來很困難,這個時候就可以將這一部分幼兒組織起來,開展“彈玻璃珠”“拉大鋸”“滾鐵環”等游戲,教師和家長參與到游戲中,在游戲中與幼兒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拓展民間游戲教學范圍的同時,優化幼兒的管理工作。
幼兒園課程教學強調幼兒活動的創造性和開放性,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對課程的有效性和幼兒的接受度進行分析和反思,總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與此同時,幼兒教師要加強互相之間的溝通交流,針對課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并一同尋求解決措施和改進方式,優化課程游戲化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總結,從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中篩選、淘汰和優化。除了自我反思,我們還應當與其他教師互相學習和借鑒,通過召開交流會的方式來分享經驗、總結教訓,以此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引導幼兒參與民間游戲的活動中,要將繼承和發揚的精神貫徹到底。從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做起,引導幼兒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投入民間游戲的活動中,結合幼兒的現狀,創建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硬件環境,為民間游戲的順利推行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幼兒教師要對民間游戲與幼兒課程有清晰準確的定位,找出其中的關鍵點,并充分發揮民間游戲對幼兒課程的正面影響。充分發揮民間游戲的優勢,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提升民間游戲對學前教育與幼兒成長的積極作用。
幼兒渴望與父母進行交流、活動。這是因為幼兒生來具有活動性,這種活動性如果得不到正常的表現機會,就會向無目的方向泛濫,導致攻擊性等情緒情感問題。民間體育游戲提供了這樣一個自然而然的親子間的互動的機會。民間體育游戲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流傳和發展而來,許多父母、祖父母都會玩。另外,民間體育游戲的開展比較靈活、自由度大,增進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