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端蘭
(云南省玉溪市第二幼兒園,云南 玉溪 653100)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文化水平大大提升,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基礎教育。幼小銜接階段就是基礎教育的開始階段,應對好孩子在這一階段的身心健康,能夠養成孩子健全人格,對孩子能夠完善接受以后教育教學,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幼小銜接階段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教育,確保家庭教育的合理化,減少家庭教育的誤區,是每個家長在這一個時期應該做到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加大,為了家庭能有更好的經濟條件,許多家長都會從事忙碌的工作。許多家長,以“忙”為借口將自己子女交予父母來看管,這就導致在幼小銜接階段,不同家庭產生了不一樣對待方式。一方面,多數老人文化水平較低,認識教育層次片面,人為孩子就是玩耍為主,不用學習太多的知識,到了小學的時候自然就會跟上學校的學習進度,還會提出“我都沒上過幼兒園,現在也不挺好嗎”等一些老套的教育方式誤導孩子。另一方面,許多年輕家長在社會中奔波,灌輸給孩子“將來好的大學就是好的工作”這種觀念,在幼小銜接這個階段,他們給孩子報大量的課外輔導班,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的課程,在繁重課外輔導中度過這段時間。
老人對待孩子方式,雖然讓孩子解放的天性,但是也無法讓孩子認識到幼兒園與小學的差別,往往需要孩子花大量的時間去適應,從而讓孩子失去了最佳的學習時間,甚至導致學生難跟不上學校的學習進度,難以對學習產生興趣。大量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孩子無法在從幼兒園輕松歡快的教學方式下迅速轉變,讓孩子對小學的課程產生了厭煩,對待學習態度消極,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下降。
許多家長都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花大量的金錢讓學生接受更好的幼兒園教育,讓孩子去參加更多補課班,來應對幼小銜接階段。其實在幼小銜接階段不是在于孩子提前掌握多少小學的課程,而是讓孩子提前了解小學的學習方式。家長是孩子的第二老師,而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家長在滿足孩子物質基礎的需要時,也要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與孩子共同參與到學習中來。在生活中了解學習內容,在娛樂里了尋找學習方法,養成積極樂觀的性格,與孩子提前進入校園,熟悉校園環境,減少校園的陌生感,讓孩子在歡樂的氣氛下度過幼小銜接階段。
孩子在經歷幼小銜接階段,心里會產生對未知環境的陌生感,如何將孩子這種陌生感消除,是每個家長在這段時間內首先要做到的。與孩子多與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變化,灌輸孩子積極的態度。可以帶領孩子參觀一些科技展覽,讓孩子了解人類是如何在陌生宇宙中進行探索的,激發孩子對陌生事物探索能力,引申教育孩子,幼兒園上小學是人生必要的經歷,在小學期間會認識更多的同學,也會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更多的知識。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得到更好教學質量,盲目選擇知名度高的學校,甚至還會選擇一些“貴族”學校讓孩子接受教育。其實并不是知名度高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就是最好,他們與普通學校教學師資相差無幾,“貴族”學校大多以優美環境,齊全的教學設施為主,對孩子學習知識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養成,并沒有太多提高。而根據孩子個人能力選擇最合適的學校,才是每個家長最應該看重的。多去了解孩子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在學習之余發展興趣愛好,讓孩子成為全面發展適應新興社會的多樣性人才。
家長與孩子一起去面對幼小銜接,有助于孩子更早適應小學教學環境。家長可以提前帶領孩子去熟悉學校環境,在學校操場進行玩耍,參觀學校的一些會展覽,觀察學校舉辦的活動。與孩子共同去認識一些低年級的同學,在跟他們的聊天中了解一些學校的基本信息,從而讓孩子了解學校,消除去學校的陌生感。還可以讓孩子與即將進入同一所小學的學生做朋友,讓他們在一起解決幼小銜接階段他們之間遇見的問題,互相幫助,在陌生的校園環境里攜手進步。家長與孩子一起預習小學功課,提高孩子學習主動性,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小銜接階段是孩子脫離幼兒教育,進入正式教育教學的階段,家庭教育需要完美銜接兩種教育方式,讓孩子的思想順利轉變。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夠解決孩子在幼小銜接階段面臨的問題,在其成長過程中,發揮作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讓孩子擁有優秀的品格,樂觀的人生態度,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克服困難,健康向上,為國家建設盡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