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江
(重慶市涪陵十七中,重慶 408109)
其實追溯分層教學模式的起源可以發現其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就已經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論,其本質就是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不同的差異,來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法卻仍舊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差異,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包含在當代的教學體系當中的,并且被廣泛應用在學習課堂上。
分層教學模式的出現是如今教育發展的必然,如今教育發展的現狀就是教育工作逐漸形成了一種體制化,目前教育將培養人才作為第一需求,而分層教育模式應用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當下人才培養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從中可以體現出來節約人才的思想,否則如果對那么處于第三等級的學生不給予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多次輔導,任由他們自由發展,那么就會造成教育的不公平現象,所以分層教學法很大程度上也體現了當下教育的民主性,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發展趨勢。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就是為了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并且同時也能對老師的巨大工作量進行減輕,所以老師就要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數學水平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分層,在分層之后老師就可以根據不同層的學生的掌握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是這個層次的劃分也不能夠僅僅就依靠學生的成績,還需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等等,比如說如果班里的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成績相差不大的話,但是考慮到他們的性格特點就可以讓他們最好分散開來,可以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這樣也非常適合老師的管理,讓老師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來,花費更少的時間去維持班級紀律和處理一些和學習無關緊要的事情,雖然將這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放到比他們等級高一點的層次當中可能對學生的聽講來說有著一定的難度,但是可以充分利用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好勝心的特點,讓他們和學習比較認真的孩子放在一起,由于這個競爭環境十分激烈的原因,這些調皮的孩子也會逐漸熱愛上學習,變得更加努力的學習。除了上述提到的分層的考慮,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況,千萬不要讓學生感受到分層之后所帶來的差別對待的感覺,對于那些掌握程度比較差和成績不是十分理想的學生來說或多或少處于較低的層次中難免產生一些自卑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心理狀況也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并且在層次劃分的時候也要考慮到這一因素,并且高中時期政使學生處于叛逆的時候,所以老師也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幫助,讓學生也從內心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并沒有被放棄,仍舊被老師在重點關注著。
應用了分層教學法的高中數學教學一定要體現出來強烈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教師應該根據劃分的不同層次來選擇各自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層次的學生要設立不同的教學任務和對其學習效果進行檢查的模式。實質上,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目標的制訂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在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教學內容時一定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遵從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聽得懂的原則,并且每一層此的學生在完成了本層次的教學內容任務之后都需要取得一定的進步,這樣才能體現出來分層教育法的價值和作用所在,并且也只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更加充滿動力。
由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的掌握程度不一樣,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也會不一樣,所以老師在對學生的課后作業或者一些其他的教學任務進行布置的時候也一定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保證布置的這些作業都在學生的可承受范圍之內,而沒有超出學生接受的極限,對于那些層次較高的學生可以給他們的作業難度適當提高,作業量也適當加大,這是因為他們具有完成這些任務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對于那些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就可以適當減少他們的學習任務量,先去對課本知識進行理解,但是也要讓學生可以保證按時的完成作業。
教師應該以每節課的課程知識點為教學的重點所在。例如,C層次的學生可以先鼓勵他們進行自我總結,這樣可以先發掘這些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增加這些學生的自信心,對于B層次的學生可以對上述總結進行適當的補充來檢驗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效果,最后要讓A層次的學生再次進行補充和完善。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入發展,分層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老師的青睞,并且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當下教學的開展,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很好地適應了當下的潮流。老師在分層次的時候要足夠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和能力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加利于學習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可以更好地發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