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慧
(河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體育教學是指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教學計劃和體育教學大綱,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如語言法(動作講解)、直觀法(動作示范)、練習法等,按照一定的原則,向學生傳達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技術,以及衛生保健基礎知識等,整個過程是有計劃、有組織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體育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育訓練與體育教學不同,主要是指在學生在掌握了體育基本技巧的基礎上,再經過反復訓練和鞏固,從而提高自己的體育競技水平和體育技術,是為保持競技能力而進行的專門的訓練。
眾所周知,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均是以體育學科為基礎,如果非要將兩者關系加以區分明確,從指導思想這一角度而言,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均是為了實現體育運動所追求的目的,是為了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采取的一種訓練方法。縱觀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在運動器材、訓練場地以及師資力量方面均存在交集。為此,兩者存在必要的相互性。接下來對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相互性加以具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1)內容上的交集,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內容上的交集主要體現在運動器材、訓練場地與師資力量方面,同時兩者最終目的一致。(2)特點上的不同,從技術特點角度加以分析,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特點有所不同,具體為體育教學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通過全方位、多角度所采取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特點為廣泛性、大眾化;運動訓練最終目的更為直接、明顯,主要是針對運動員或者是專業人才,實施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其最終目的為了幫助運動員或者更好的成績,或者是在運動競技時取得勝利。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相比較,運動訓練顯然更具針對性。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其自身的專業水平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可是目前我國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無法保證教育工作質量,更無法保障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二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對此,校方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師資力量建設,例如在高校當中引入一些專業性較高的體育人才,同時要對轉向人才提出更高的任職要求,使其在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以及體育專業教學技能的同時,有能力承擔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協調發展的重要職責。同時還可以根據校方經濟情況而考慮聘用國外的體育教學專業性強的人才,或者是國內已經退休的優秀運動員,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授與普及。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育教學培訓及體育進修機會。總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協調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除此之外還應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使高校體育教師綜合素養得到整體性的提升。
正是因為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之間既有統一性,又有差異性,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將二者更好地結合起來,發揮其互補性,取長補短,互相借鑒,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一方面就需要二者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也要進行教學與訓練的課程科學設置。
現如今,高校在開展實際的體育教學時,主要是對體育運動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講解,而且主要以理論講解為主,沒有注意到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因為體育教學缺乏吸引力,可能會導致一些學生出現厭煩體育訓練的情況。對于這種情況,要求高校體育教師要優化教學手段。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安排有趣的活動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是準備一些有挑戰性的訓練,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同時,體育教師應該和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訓練中來。優化教學手段,也是協調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基礎。
體育教學和訓練是體育教育重要的環節,我們要區分二者,同時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發揮二者的互補性,同時合理地安排教學和訓練課程,制訂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方案。大學生不應該只是重視學習,大學校園也不應該是以培養文化知識為主,注重身體鍛煉是每一名大學體育教師的責任和義務,筆者個人覺得,作為大學體育教師,要把體育教學當成大學教育的重中之重,使學生有終身運動的意識,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體育教師應該不斷提高和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讓教學和訓練協調統一,向著更加科學化道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