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丹丹
(江西省永新縣臺嶺中學,江西 永新 343400)
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培養并不重視,學生在日常學習語文知識,完成語文練習的過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套用做題模板、借鑒教師的知識分析等。采用該類學習方法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無法保證學生建立正確的語文思維體系,學習過程中會因為教學方法不當而限制學生的知識獲取量。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語文學習思維體系,教師就需要按照日常教學計劃探究出推動初中語文思維能力提升的教學的有效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自身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思維方法,將適合的思維方法教給學生。現階段語文教學中就含有兩種較為常見的思維方式,觀察法就為其中之一。觀察在學生將自身思維能力提升的過程中起著基石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過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在學習時融入觀察能力的運用,將思考與觀察合二為一,最終得到思維水平的提升。同時,在現階段的學習中,學生使用的教學課本中的文章也與該方法有著緊密聯系,這也為觀察法的實行提供了工具,在使用時更加便捷。其二就是聯想法。聯想法不僅需要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還要求學生能根據事物產生聯想,通過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初中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這一章節時,那一系列的想象出來的景象讓人不免感到震撼,這些也并不是作者的親眼所見,而是通過充分的想象與聯想來描繪、勾勒出這美輪美奐的街市。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去多閱讀此類文章,對文章中所含意境進行理解與領悟,感受作者所思所想,體會其創作時的內心情感,并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將自身的思維水平進行提高。
學生要培養思維能力,特別是初中語文的學習,首先就應該在思維上具備獨立性。初中語文不是簡單的字詞上的教學,更需要教授學生如何透徹地了解文章內涵、詩詞意義,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比如,在學習初中魯迅的《孔乙己》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猜測孔乙己已經死了的原因”,讓學生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這些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教學重心放在學生思維獨立性的培養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寫作技巧,提升學生自身寫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位學生的長處和優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培養思維獨立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場所,是進行思維能力提高的最好場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直接傳授方式,而是善于利用課堂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而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則是最好的環境,在這一環境中學生能夠大膽發問、拓展思維。在教學環節中采取分小組合作討論、模擬實際場景等方法,讓學生不再覺得枯燥,而是潛移默化進行思維的發散,對于反向思維與歸納思維水平的提高都有著莫大的好處。例如,在進行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十二課《橋之美》的學習時,教師應當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示一些關于橋的圖片,當然,在展示時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了解其都曾見過什么類型的橋,以此來引入文章。通過詢問可以讓學生更有代入感,也讓其積極性得到展現,對文章內容的思考增多,讓思維空間得到拓展,并對文章有著更深的印象。總而言之,抓住教學的第一地點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大多節選于各類文學著作,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局限于課文范圍內,這不利于學生連貫的學習相對應的思維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結合教材中包含的思維能力訓練內容和相關資料,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讓學生根據相關參考資料來掌握相對應的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時,還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語文知識的學習連貫性,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思維邏輯體系。例如,在學習七年級語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空間,保證學生思維邏輯體系的完整性和語文知識的連貫性,語文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閱讀該散文集,并借助在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所掌握的分析推理思路和語言邏輯判斷能力來分析散文集中的文章。同時,為了進一步保證學生思維體系框架的正確性,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安排一到兩節專項課程來幫助學生分析相關課外閱讀資料,并幫助學生更正自主學習中的錯誤思路,從而提升學生學習中的正確程度。在課外拓展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擴大自己的語文知識范圍,還能夠獲取充足有效的思維能力訓練機會,從而提升自身語言思維能力的熟練度。
總之,要培養高素質型人才,就一定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語文教學理當擔此大任,在教師對教學方法的研究中,能夠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思考,提升師生之間交流溝通的有效性,同時能提升教學效果,學生對于學習也會更有章法,營造良好的授課環境,同時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深化知識儲備量并學會正確合適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好地應對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