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波
(福建省惠安開成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惠安 362100)
引言: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出現無法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學設計,缺乏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同時,由于不適應信息化的教學環境,忽視了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優勢,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還需要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專業素養,使其主動參與信息技術的學習中,提高信息化教學的質量。
信息化教學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豐富性與時代性,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需要通過多媒體等科技手段,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教育中融入現代理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方式,豐富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資源庫,有效節省教學的時間與空間,提高教學質量[1]。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媒體教學,將其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與手段,實現從數據庫到接收者之間的有效傳遞,教師需要精心選擇媒體教學,充分發揮出優化的教學效果。有國外大學做了相關實驗,根據實驗表明,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需要與媒體技術互相配合,而不能只追求媒體教學的技術性,需要調節好現代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的關系,以優化組合和最優決策的原則,選擇適合的媒體教學方式。從大體上說,媒體教學的信息需要滿足兩點要求:第一,需要與教學內容重疊。第二,需要與師生之間的認知結構相重合。只有滿足以上兩點,才會成為教學中的有效信息。由于媒體教學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需要優化組合后,才會發揮出最大作用,其決策依據的公式為媒體選擇概率=媒體功效/付出代價,因此在選擇時,需要注重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優勢,綜合考慮后選擇正確的教學資源,從而實現共享網絡資源。
教師正確選擇教學媒體在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中十分重要。第一,在力學課程中,當講述力的平移定理中,可以應用試驗錄像,解決微觀抽象性的問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力學理論。第二,在地基與基礎施工課程中,當講述“基坑降水”的知識時,可以通過相關的動畫課件,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示復雜的動態流程。第三,在建筑構造課程中,當講述“屋面構造”的知識時,可以通過施工視頻,讓學生感受現場的環境,解決無法親身經歷的遺憾。第四,在測量課程的教學中,可以使用仿真操作軟件,解決實訓基地少的難題,擴展學生學習新技能的途徑,突破時空的限制。媒體發展具有多種渠道,其中包括QQ交流、網絡搜索、學習輔導軟件,有利于學生安排計劃、收集資料、解決疑惑等活動,使其自主性學習。第五,在建筑識圖教學中,可以在導學軟件中加入知識提綱導航,以動畫的形式將建筑剖面圖的形成方式展現出來,通過電腦三維建筑模型,有利于學生研究建筑構造,可以為其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與保障,獲得明顯的輔助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多關注信息化筑龍網、大賽網等優秀網站,集眾家之所長,收集良好的信息資源,促教助學,豐富教學積累[2]。
信息化教學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學為中心,通過系統的學習方法,整合信息技術,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需要運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方案,優化教學過程。信息化教學的指導方向是構建社會主義學習理論,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知識體系,遵循以學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其提供海量的信息資源。在設計學習活動時,需要考慮“問題解決”和“任務驅動”,注重“協作學習”的方式。由此可見,教學過程中的設計,是信息化教學的核心設計,重點內容就是學習任務,完善教學設計的內容。
在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教學中,實訓課程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完成理實一體的專業課程,其主要目標是為學生日后的頂崗實習做準備,提高專業的核心能力,更好地適應就業崗位。在職業教育中,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學方式提供了便利,豐富了實用的教學環境,其中最為典型的應用就是計算機網絡教室,主要涵蓋了三個方面,分別是網絡教學支持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教學信息資源系統,為計算機網絡教學提供技術支持,實現外部設備與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需要指導與監控學生的學習,準確記錄學習的成果,并且教學評價。例如,在建筑CAD課程中,當講述“建筑施工圖繪制”時,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室的功能,更好地應用CAD軟件和教學廣播軟件,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共享建筑圖和電子任務書。
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網絡教學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全方面的服務支持,具有眾多的軟件系統,其中包括課程工具、課程開發、用戶管理、評價管理等。例如,在建筑識圖的課程中,通過建筑識圖實訓評價軟件,可以擴展課外識圖的范圍,培養學生的建筑識圖能力,通過模擬真實情景,增強學生的崗位技能。
結論:綜上所述,在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信息化教學中,教師需要跟隨時代的腳步,使用移動學習和網絡學習的方式,打破傳統的時空障礙,積極探索教育的新形勢,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