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桂云
(寧夏大學附屬中學,寧夏 銀川 750021)
自新課改以來,在語文學科中,閱讀教學的地位不斷提升,如何保障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已經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究的課題。但是,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開展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部分學生對語文閱讀缺失興趣,使得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等,導致最終的閱讀教學在開展中實效性偏低。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中不斷地加深在此方面的研究,積極的改善現狀等,為教學的開展保駕護航,使得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變得更強。在這其中,教師應該對閱讀教學的作用和功能不斷進行挖掘,應該充分的利用閱讀教學的開展,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使得學生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發展的更加全面和綜合,這樣會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將閱讀教學的價值不斷的突顯出來。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生成閱讀興趣,將閱讀變成享受的過程,是課程中教師所面對的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是教師在課程中應該不斷探析的。而在眾多激趣方法中,朗讀、朗誦的開展就是一個比較良好的選擇,特別是在詩歌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更好進入到文本的意境中,對語言美不斷進行感受等,讓閱讀教學在開展中變得更加有效。所以,在課程中,教師首先就可以引導學生不斷地加強文本朗讀,使得閱讀教學在開展中變得更加有效。例如,在學習詩歌再別康橋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朗誦這樣的環節引入進來,為了更好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也可以將競賽活動引入進來,在課程中組織朗誦比賽,開展多元化的朗誦形式,如學生單獨朗誦、集體朗誦、小組競賽朗讀、接力讀等,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便于學生更好的挖掘情感因素,便于情緒的調動,讓學生積極參與,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得到不斷的提高。
閱讀教學和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所以,在課程中不斷找尋閱讀教學和生活間的鏈接,也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在閱讀教學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不斷的加深在此方面的認知,應該和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等,使得閱讀教學和實際生活間構建起有效的橋梁,讓有效閱讀得到實現。例如,在講解《拿來主義》一課的過程中,這是魯迅的名作,在現代社會中意義也是比較深遠的。所以,教師在課程的開展中就可以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帶動學生的反思,讓學生對文本更深層次的含義進行不斷地探索。如:“在當前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拋棄什么和拿來什么呢?”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對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暢所欲言。這樣可以更好將主張放置在現代社會中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得閱讀文本真正的價值得到展現。
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教師應該做到方式方法的靈活多變,這樣才可以帶來學生一定的新鮮體驗,讓學生的感受變得更加深刻,更有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所以,教師在課程中,也可以適當引入表演因素,可以將角色扮演引入其中,讓學生的閱讀變得有效,使得課程的開展更加順利,并使得學生的多項能力得到培養。例如,在講解燭之舞退秦師一課的過程中,當學生對文章內容形成理解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將古文改編成課本劇,并在后續的課程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呈現。這樣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燭之舞身上機智和勇敢的品質,讓學生的課程感受變得更加有趣和深刻。
在課程中,教師可以善于借助提問的方式不斷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找尋到正確的方向,將教師本身的引導作用不斷展現出來。但在課程中,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應該緊密的貼合文本的中心和核心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問題的帶領下更好掌握到文本的主旨,對閱讀教學的開展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例如,在講解我有一個夢想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貼合文本的中心來進行問題的設定。如:“文本中提到的‘夢想’究竟是什么?”“在文本中的哪個段落可以將作者的情感更好的突顯出來?”等。讓學生在問題的帶領下在閱讀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具備目的性等,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
在課程的開展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的內容也不應局限在教材中,而是可以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的閱讀范圍不斷拓展,讓閱讀的開展變得更加有效。例如,在講解和學習完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節選內容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紅樓夢的全本名著進行閱讀。可以讓學生找尋txt,借助電子書的方式利用閑暇時間進行閱讀。使得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讓學生對名著中人物的理解和認知更加立體和鮮明,使得閱讀更加具備有效性。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閱讀教學開展的好壞,將對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質的形成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在課程的開展中,教師應該開展好閱讀教學,應加強文本朗讀、密切聯系生活、融合表演因素、強化問題引導、擴展閱讀范圍等,讓閱讀教學在開展中變得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