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中學,江西 吉安 343700)
史料實證不僅是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而且相關題型在高考中的出現頻率也較高,占有較高分值,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眾所周知,歷史過程是不可逆的,認識歷史只能通過現存的史料。為使學生掌握收集與分析史料的方法和技巧,樹立正確的高中歷史學習態度,更加真實全面地認識高中歷史事件以及人物主張,教師應注重結合具體史料積極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認真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辨析與去偽存真的能力。
一直以來,學校教育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許多教師潛意識里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施教者位置,希望學生理解自己,接受自己。但是,作為教師什么時候又去真正了解過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呢?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誤解、冤枉學生的事件層出不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師不能靜下心來聽學生的心聲,未曾以平等的地位,愉悅的心態,和緩的言語去交流。走不進學生的內心,了解的必然是道聽途說,片言只字。如此,教育收效甚微。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樹立妥協倫理觀,稍稍放低教師的身份,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
史料收集是一項重要的基本能力,是分析與研究歷史的關鍵環節。在高中歷史授課中,為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應注重創設相關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加深對史料收集的認識,給其開展史料收集活動提供良好指引。一方面,教師要做好教學內容研究,明確授課的重點與難點,為學生深入細致地講解資料,收集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史料收集方法。另一方面,為使學生正確認識與理解收集史料的方法,教師在授課中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回顧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正確的判斷分析。在問題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師生氛圍,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提問,而是以引導的形式,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
如:《史記》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著作,收錄了豐富的歷史故事。有關史料內容的來源,在一些古代文獻中都有記錄。如從《五帝本紀》《儒林列傳》《項羽本紀》中都能找到司馬遷有關《史記》材料來源的論述,其不僅包括司馬遷在游歷中的所見所聞,而且還收錄有其他文獻內容。從上述論述中可以推測( )。
A.司馬遷主要通過文獻查閱史料
B.司馬遷通過實地考察獲取史料
C.《史記》選擇史料有多種來源
D.《史記》的史料記述來自見聞
解析:該題目很好地考查了學生史料收集的方法,可進一步加深其對《史記》收集途徑的認識。認真分析給出的題干可知,《史記》中史料來源廣泛,包括查閱文獻、實地考察以及司馬遷的自身見聞。顯然只強調一種史料來源,會造成以偏概全的錯誤認識,因此只有C 項是正確的。
借助史料對歷史進行認識,是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授課中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深入挖掘史料內容,并進行理性的分析與剖析,做到能夠對歷史問題進行全面、豐富的解釋。一方面,講解辨析史料的方法,即認真閱讀史料、掌握史料內容、明確史料的出處以及時間,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另一方面,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積極創設相關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更多辨析歷史史料的機會,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史料的水平。在妥協倫理觀的影響下,包容學生,允許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犯錯。借助真實史料及所學歷史知識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事件,重構對歷史的認識。同時,通過分析問題情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態度,在分析史料時能夠重視證據,而非主觀臆斷。
在高中歷史授課過程中,提升史料探究能力,是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制訂詳細的授課計劃,通過創設相關問題情境,不斷地對學生的史料探究能力進行訓練。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史料探究過程指引,使學生能夠比較、分析不同來源、不同觀點的史料,能準確理解史料作者的意圖,并能進行針對性的應用;同時,鼓勵學生相互分享史料探究經驗,注重結合自身實際,借鑒他人史料探究方法,促進學生史料探究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以往授課經驗,積極創設相關問題情境,對學生加以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在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提高其史料探究能力,更好地提升其史料實證素養。
核心素養培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穩步推進,廣大任課教師正在積極實踐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史料實證是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內容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教師應認真學習史料實證相關內容,使學生掌握史料收集方法、辨析多種史料價值、重構對歷史的認識,為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做出應有貢獻。由于高中生處于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妥協倫理觀,放低自己的身份去包容學生、體諒學生。讓學生的和諧的氛圍中提高歷史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