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浦北縣龍門鎮馬蘭小學,廣西 浦北 535318)
在小學英語新課標中提出,在整個小學階段要求學生掌握700 個左右的詞匯,還有50 個左右的習慣性用語。詞匯是語言的基本組成單位,在每個咿呀學語的初期都是先學習詞匯,由此可見詞匯學習的重要性。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英語屬于義務階段的必修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打牢小學生的英語基礎,就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詞匯學習習慣,注重詞匯教學模式的創新。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心智發育并沒有成熟,詞匯教學比較枯燥,如果是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過程存在很大的困難。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主要就是在教師的要求和監督下被動的開展學習行為,當適應了這種學習行為方式之后,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就會存在,導致詞匯學習成效不高。英語詞匯學習比較孤立和復雜,學生單詞記憶的方式也相對單一,機械記憶占據主導。這種短暫的學習只能把單詞記在腦海中一段時間,并不是長久記憶的好方式。學生也只是了解了表象,在實際運用中仍舊存在很大的問題。此外,教師的教學模式不是特別科學合理,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詞匯學習就是“認讀寫”的順序,在這樣的固定教學中,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對詞匯學習失去了興趣。
小學英語教師要注重應用構詞記憶法,制定相應的策略讓學生研究詞根從而記住大量的詞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會認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并不能全面的掌握這種學習方式,可以通過多方實踐證明,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合理運用構詞記憶法就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比如,小學英語中有個詞匯是“school-bag”,這個詞匯主要是由兩個詞語組成,意思也是兩個詞匯的轉化,通過這樣簡單的合成詞語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構詞原理。在掌握了基本的構詞原理之后,教師就可以深入的進行詞匯講解工作,為學生講解包含詞根的合成詞匯,以此來增加學生的詞匯量。
小學生由于剛接觸英語知識,對其了解還不是特別深入,在記憶的時候容易混淆,運用比較歸納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記憶那些類似的詞匯。比如,英語中有個詞語“far”,在講解這個詞匯的時候可以引入其近義詞“distant”,讓學生明白這兩個詞語都表示“遠”的含義,但是還有不同之處,表現在“遠”的程度上,教師還可以引入“far”的反義詞“near”,讓學生有效區分這些詞匯。比較歸納教學屬于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應用成效明顯。
這種教學模式用在詞匯教學中尤為合適,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詞匯讓小學生來掌握和記憶,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具備的學習方式,能夠明確同類型的詞匯之間的聯系,發揮協同記憶的成效,在學生腦海中建立相應的詞匯群與詞匯庫。比如,關于顏色的詞匯,分為紅(red)、黃(yellow)、綠(green)、(white)白色的、(black) 黑色的、(blue) 藍色的…;關于服飾的詞匯為帽子(hat)、外套(coat)、褲子(The trousers)、毛衣(sweater)…等。教師就可以通過對顏色或者學生的著裝進行提問,讓學生記住這些單詞。需要關注的一點就是要激發學生單詞學習的興趣,引導詞匯分類學習堅持趣味性原則。
語境記憶教學就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進行單詞的記憶,提升單詞記憶成效,讓學生對單詞記憶產生濃厚的興趣。構建具有互動意義的語境,需要教師認真備課,針對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比如,還是在講解“顏色”這些詞匯的時候,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幾種顏色圖片,在課堂開始預習階段就把圖片發生學生,讓學生以組為單位來收集發下來的顏色圖片,結合這些圖片顏色讓學生編排對話。這個時候學生就進入到了詞匯知識學習的氛圍中來,他們對自己編寫的語境非常感興趣。但是,如果認為這剛開始的幾分鐘教學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認識是不對的,不能在之后的環節重新回到“灌輸”式的舊模式。最合適的做法就是結合教學大綱目標,設計問答,可以借助講解、實踐等結合的語境方式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自由討論,思考單詞記憶的方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去傾聽,運用引導的方式開展詞匯教學。
在詞匯學習中,記憶是跟遺忘相伴存在。小學生在記憶英語詞匯的時候,同樣面臨的是過段時間就遺忘的威脅,及時復習是解決遺忘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能夠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詞匯復習活動,減少遺忘。復習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嘗試選擇集體復習、回憶復習以及關聯復習等幾種方式,提升詞匯教學成效。
綜上所述,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長征路上的第一步,也是學生開始接觸完整英語體系的啟程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現階段,要結合小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特點,及時解決小學生在詞匯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積累教學經驗,尋找解決策略,為提高詞匯教學成效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