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南明區甲秀小學,貴州 貴陽 550002)
新課改方針在不斷落實的過程中,針對小學教育事業提出了全新發展要求,重點側重于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而作為數學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導向對具體的授課模式進行創新,積極貫徹自主探究模式,打造新穎數學課堂。
自主探究,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全新授課手段,具體指教師在實際授課期間,需要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加強課堂開放性的建設,構建自由學習環境。主張學生圍繞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并通過團隊配合、深入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實現課程內容有效吸收。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程地位突出且重要,關乎著小學生的思維邏輯和科學素養。學生學習狀態也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數學課全面實施期間,教師積極貫徹自主探究這一全新的授課模式,使數學課堂呈現出全新的形態面貌,更加的自由和充滿活力。同時,相較于傳統模式,自主探究能夠促進課堂效率實現整體提升,對于推動數學深化改革具有深遠意義。
預習是支撐學生實現自主探究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規范培養的重要載體。以往,教師在授課期間不注重學生自主預習,通過灌輸和講授的方式直接進行數學知識滲透,導致學生因為思維和認知局限而限制自身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高度重視預習模塊規范化設置。根據學生思維基礎和課程目標定位,做好導學案優化設置,從而幫助學生明確預習方向,梳理知識重點。比如說,教師在針對“分數的意義”開展教學之前,需要做好預習準備工作。針對教材內容進行知識點提煉,在導學案中為學生明確分數的基礎概念,以及具體的類型,同時呈現生活中比較符合小學生認知基礎的分數應用案例。之后,讓學生以導學案為輔助,自主學習分數相關知識,夯實自身思維基礎,明確學習重點,從而保證課程教學進度順利推進。
在數學課上,激發興趣是促使學生以自主的態度參與到課程學習和深入探究當中的前提。因此,作為數學教師需要改善課堂環境,優化教學情境,為學生的興趣培養創建良好的學習條件。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擁有和諧的學習氣氛,同時也能夠保證基礎知識的呈現更加的生動,強化學生的記憶深度建設。比如說,“軸對稱圖形”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習內容,為了讓學生對此類圖形形成準確的模型認知,同時幫助學生對該圖形的具體判定方法加深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課堂環境的改良。先進行模型展示,列舉生活中存在的軸對稱圖形,例如引導學生觀察麥當勞、聯通公司的標志牌,并思考如何對軸對稱圖形進行判定。同時,鼓勵學生對基礎數學概念的理解進行軸對稱圖形設計、繪畫和模型制作,讓學生在手腦并用的學習環境下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
自主探究的前提條件是要讓學生擁有豐富、自由的學習環境。因此,作為數學教師需要對以往的灌輸教學進行戰略調整,積極貫徹合作思想,構建科學的學習小組。之后,圍繞數學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設置探究問題,讓學生能夠以小組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科學探究、深入思考,有效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比如說,在小學階段,“長方體和正方體”是重要的數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對兩種圖形加深理解,教師可以設置自主討論環節。即引導各個小組利用現有學習材料和工具進行模型制作,之后,通過觀察和思考分析兩種圖形的特征。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各個小組就兩種圖形現實應用進行互動,從而拓展數學知識的儲備空間,豐富數學常識。
在圍繞數學科目開展教學活動時,為調動學生自學意識,提高探究動力,教師需要積極拓展教學渠道。在課上教學基礎上進行課外延伸,以興趣為導向積極拓展課外活動,豐富學生學習和體驗空間。積極貫徹生活化思想,明確實踐主題,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比如說,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數據的搜集與統計”相關知識點加深理解,則可以設置實踐任務。鼓勵學生從校園中發掘數據信息,就班級學生近視情況和數學成績分布情況進行自主搜集。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數據分析,強化學生統計思維建設。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開發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搜集感興趣的數學故事,了解科學家的故事,積極參與數學實驗,強化學生科學精神和動手能力建設。
綜上所述,自主探究主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以及探究的方式實現知識的內化。在數學實踐中,教師為了全面提高學生整體效能,突出教學品質,需要貫徹自主探究模式,構建自由的學習環境,主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從而強化學生數學思維實現進一步建設,也能夠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保證學生形成優秀的學習和生活品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