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數字化政府是指以互聯網為基礎,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政府機構日常辦公、信息收集與發布、公共管理等事務在數字化、網絡化的環境下進行的國家行政管理形式,是以大數據為關鍵要素的一種新型政府運作模式,利用數據驅動重塑政府職能,實現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的治理新模式。然而隨著政府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數字化政府”已經取代了“電子政務”的狹小概念范疇,數字化政府是 “互聯網+” 政務的深度延伸。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政府部門變革是推動數字化政府建設的重要支持,是解決政府部門之間信息孤立、數據煙囪的有效手段。
在推進“互聯網+”政務方面,我國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使人們足不出戶即可在網上辦理業務,大大提高了公眾滿意度,縮減了政府的時間成本。在政府信息開放共享方面,我國多省地方政府專門成立數據組,系統匯總各政府部門的權威性數據,以便及時向公眾公布,確保信息透明化公開化。但在我國數字化政府建設的進程中,仍然面臨很多嚴峻的考驗。
我國雖然在數字化政府建設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目前國家層面仍未明確數字化政府建設的目標和發展策略,數字化政府的管理規范和推進機制也不夠清晰。數字化政府服務的覆蓋范圍差異大,電子政務內網尚未完全建成,且各地的政府服務數字化供給能力差距大,中西部地區的數字化政府進程明顯低于東部地區,各地政府在數字化的理念、基礎設施、配套措施等方面的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政府部門公開的信息數據庫存在資料有限、格式單一、數據陳舊等問題,并且由于政府機構各個部門職能政出多門,數據不一致,內容不共享,各部門之間缺少統一、暢通的跨部門線上辦公協作平臺,就導致了部門之間、地市之間業務系統未能充分地互聯互通,業務審批與辦公自動化系統未能協同聯動,加上信息傳達的層級多、流程長,就制約了政府有效信息的共享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地方政府辦公服務效率的高低及公眾滿意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服務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但政府原有的人力資源結構已無法適應新時代需求,從對公務員的招錄崗位比例及考試方式來看,缺乏對高新技術創新及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資金投入,這就使得現在的政府人才隊伍中缺乏相關人員,無法挖掘到高價值的數據信息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也無法及時有效地將分析到的數據信息應用到政府治理及公眾服務當中。
數字化政府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的工程,這就需要政府首先從國家層面確定一個數字化政府的建設目標,建立強效推進機制,加強總體規劃,統籌分配資源,明確推進節奏。其次要聚焦重點民生領域,要加快打造一批數字政務的精品工程,加大對大數據應用平臺的財政支持力度,深入推進數字政務的數據化。最后要鼓勵數字化政府建設進程中的主體多元化,積極鼓勵和引導更多有實力、有能力的社會第三方團體參與到數字政務的建設和運營當中,積極開展政務管理和服務創新。
首先,要提高政府信息資源內容質量,致力于提供準確、可獲取、安全的數據和內容。盡可能將非結構化的信息內容轉化成結構化數據,再采用相應的數據規范對其進行描述;在實際應用中,要通過多種形式展示信息內容,通過多種渠道提供信息服務。
其次,要整合資源,提高政府利用現有數據的能力。整合各部門的零碎數據,根據數據目錄統一歸類,合并處理之前的相似性數據庫,減少數據庫的重復建設工作。同時加強政府內部、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協調合作,交換各部門所需的數據信息,構建統一的跨區域、跨行業的認證標準和交換平臺,保障現有資源在政府內部、政府與公眾之間用更高效的方式進行共享。
與企業相比政府數字化起步較晚,因此可以在政府部門內部選拔一些業務精干的人員,組織到阿里、京東等平臺學習大數據的分析和管理,并且根據政府內部業務平臺的要求,分層次培訓政府工作人員,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工作人員,可以培養其掌握核心、高端技術,而對于年齡較大的政務人員,可以培訓其基礎知識技能,更好地發揮服務型政府職能。
同時,政府可采用與高校或科研機構聯合培養的方式,將政府單位內部優秀干部派往高校學習大數據的深層次理論與應用技術,可與大數據技術開發先進的高校實驗室長期合作,定向培養政府部門需要的數據開發管理人才輸送到政府部門實習,并選聘理論實踐能力強的畢業生到本單位工作,這樣政府部門不僅可以降低培訓成本,而且人才選拔也更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