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貿技師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6)
角色轉換,是指因家庭屬性、社會屬性或社會地位的變化時,當事人會潛移默化的進入新的角色,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社會權利、責任和義務也同時發生了轉變。學生在完成指定學業內容之后參加頂崗實習,這時學生角色也發生了變化,純學生角色的時代將終結,同時,開啟了雙重角色時代,即學生角色和社會角色共存。雙重角色期間,學生要接受學校和企業的雙重管理,也是有學生角色轉換到社會角色的重要過程。當學生完成了既定的實習內容,拿到了畢業證,意味著學生角色的終結和新角色的開始。完成了從“學習人”、“實踐人”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開始履行社會義務,遵循社會的道德規范和法制要求,扮演好社會角色。
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從“學習人”、“實踐人”、“社會人”的角色轉換。由于部分學生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偏差,在角色的轉換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部分實習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表現出工作不夠踏實、耐心不足,缺乏敬業精神。對個人能力和基礎性工作的認識有偏差,認為工作崗位低,條件差、工資低等情況,從而影響實習工作的積極性,產生離職念頭。
有的實習生來到企業,面對新的工作環境,存在縮手縮腳,怕擔責任的現象,更不知工作應從何入手,不能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缺乏年輕人的朝氣和銳氣。
實習生初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部分學生存在濃厚的懷舊情結,在頂崗實習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將自己的列為學生角色,并以學生的角色和視角來處理實習過程中的所有事物。在處理問題時不懂得換位思考,以自我為中心,與身邊的同事、上級缺少交流合作,產生思想偏差,從而影響實習狀態。
一些實習生接受了正規的學校教育,有了專業的知識,自視過高。因此在實習時工作態度不夠端正,輕視實踐,覺得工作辛苦、難以適應,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使自己失去了更多鍛煉提高的機會,難以獲得別人的器重,從而阻礙了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
實習生從開始參加頂崗實習到最后完成角色轉換,在中途如沒有跟蹤指導的情況下,一般都是摸不著頭腦,憑著對社會的好奇,內心的向往,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的情況下,往往收到的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如何幫助高職實習生快速的完成角色轉換,縮短角色轉換過程,順利實現轉換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法來幫助學生快速的轉換角色。
實習生在參加頂崗實習之前,學習角色轉換的意義與要求,正確把握角色認知,對學生的順利完成角色轉換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作為幫助學生完成角色轉換的推進者,學校要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后,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學生的解決方式也會產生正確的認知和解決方法。因此,對于馬上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角色認知教育,才能按照“學習人”、“實踐人”角色轉換要求如理、如法恰當行事,順利完成。
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要在實習生參加頂崗實習期間做好角色轉換的協調者,幫助學生協調實習的內容和任務,加強學生對頂崗實習崗位的認同感;了解實習中存在的困難和思想狀態,提高學生對企業和崗位的適應性。定期對實習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疏導工作,做好學生角色轉換的協調者。
在頂崗實習后期,學生已經熟悉了現有的實習崗位,對現有崗位工作能夠熟練的駕馭,實習指導教師要做角色轉換的服務者。學生在企業實習一段時間后,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生活上的、工作上的、思想上的、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學校實習指導教師做好教育、溝通和服務工作,要專注個別學生人際關系的矛盾也的凸顯,指導學生處理遇到的問題,避免不良事件的產生。
學生在完成的了頂崗實習后,真正完成由“學習人”、“實踐人”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此時,學校要做好實習生跟蹤服務工作,建立實習生信息檔案和聯系渠道,定期了解學生的工作狀態,向企業了解學生技能的要求及職業道德的要求,對學校的課程安排提供合理的建議和意見,便于更好的服務于教學。
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角色轉換,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有非常大的益處,可避免學生在角色轉換過程中出現可避免的誤區。首先,從進入大學第一年就開始培養學生“危機意識”,強調學習、實踐和工作的關系,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促使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踐,順利完成從“學習人”、“實踐人”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那么學校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教育:
加強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幫助實習生順利完成角色轉換的前提條件,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道德修養,教會學生處理好讀書與做人,做人與工作的關系,使學生真正做到“立足校園,放眼社會”。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要充分運用各種教育資源,巧妙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道德品質,真正使下一代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定期開展就業方面的講座,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使學生對自我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并建議學生實習之前做好職業定位,提前了解社會,了解企業,讓學生懂得在職業規劃和求職時,不僅要關注自己想要什么,更要了解企業需求什么,要以企業的人才標準為切入點,明白自己的優缺點和能力。更要注重自己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學校要利用好社團的育人功能,社團是對課堂知識學習的補充和延伸,在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團文化有著開放性與多元化,大學生只有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過自身的真切體會,才能更好地去理解社會,從而將社會道德準則、法律規范、理想價值觀念深深的植入到心里,影響學生的一言一行。同時,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進-步提高了自身的管理和組織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角色轉換。
學校組織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現在各中高職院校非常注重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情況,就業率和就業情況也是評價一所職業院校好壞的重要指標。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保證就業率和學生的就業情況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合理規劃,能夠在學生心理種下職業認知的種子,在學生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會不斷的為這顆種子添加陽光雨露,使這顆種子茁壯成長。在潛移默化中的培養了學生的行為方式和角色轉換中必備的職業素養,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從“學習人”、“實踐人”、“社會人”的轉換。
學校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社會實踐是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實踐,能夠增加學生對社會的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也是檢驗和鍛煉個人能力的的機會,學生應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以后的工作和強化技能。同時,也為社會為社會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在減輕家庭負擔,提高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實習生是否能夠順利的完成從“學習人”、“實踐人”、“社會人”的角色轉換,對實習生本人、學校、社會、國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做好高職實習生的角色轉換要在學生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培養,學校需要建立科學的培養體系、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元的社團文化活動,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措施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角色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