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 體育教學部,福建 廈門 361005)
三邊足球是起源于丹麥的新潮足球運動,于2010 年前后開始穩步發展,其腦洞大開的玩法、顛覆傳統的思想、打破常規的創意使三邊足球在歐洲范圍內迅速流行并蔓延到部分亞洲國家。廈門大學于2017 年以“三邊足球賽事+三邊足球體育課”的模式正式引入了這項運動,它作為新興校園足球運動受到了師生的熱烈追捧,至今廈門大學已成功舉辦三屆三邊足球賽事。但放眼全國,僅有廈門大學一所學校開展三邊足球運動,且并未制訂統一通行的三邊足球競賽規則。足球競賽規則是裁判員臨場執法的準繩,其重要性與現代社會的憲章法律并無二致,制訂競賽規則目的在于規范足球運動,而足球運動的發展促使競賽規則更加細致、合理、嚴謹、科學,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基于此,為落實《教育部等6 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相關工作,完成《意見》中提高校園足球普及的重點任務,本著足球競賽規則的四項基本精神(公平、對等的原則;保護運動員安全;促進足球技、戰術發展;提高比賽觀賞性),以《足球競賽規則》為基礎,以廈門大學的舉辦經驗為依托,對三邊足球賽的競賽規則提出相應的制訂意見,借此來加速三邊足球運動在學校與社會的推廣,充分發揮三邊足球推動校園足球深入發展的導向作用,為中國夢、足球夢、強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
三邊足球運動由丹麥畫家、哲學家、藝術家阿斯戈·約恩(Asger Jorn)發明創造[1]。約恩于1957 年成立了“情境主義者國際組織”,其宗旨是揭露資本主義對人民生活的壓迫剝削,隨后約恩于1962 年出版了《自然秩序》一書并提出了“三元論”,“三元論”推崇以三方對抗來打破兩兩競爭的平衡態勢,以此建立穩定和諧的競爭關系,譬如“三足鼎立”。1973 年約恩逝世后,人們為了隱喻他的哲學理念,創造性地將游戲、自由、和諧、教育、批判性結合于足球運動一身,自此誕生了足球運動的改造版——三邊足球[1]。
三邊足球與傳統足球主要有三點區別,首先,有別于傳統的長方形場地,三邊足球是六邊形的場地,扁平化的場地增強了區域內的對抗性和不確定性。其次,傳統足球不論是5 人制、7 人制或11 人制,本質上大同小異,兩只參賽球隊進球多者為勝,而三邊足球將“三足鼎立”引入足球運動,三邊足球的“三邊”意指有三支參賽球隊同臺競技。最后,三邊足球最大的“變體”不是引入三支參賽球隊,而是執行“以負為勝”的競賽規則,何為“以負為勝”?傳統足球規定比賽時間內兩只參賽球隊進球多者勝出,在三邊足球中則是三支參賽球隊凈失球數最少者勝出,這是三邊足球最大的亮點,反叛傳統、桀驁不馴的氣質是對《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 “積極探索中國特色‘三大球’發展道路,挖掘‘三大球’項目文化,提高大眾的認知度和參與度”[2]的直接體現,制定這樣的競賽規則,目的在于培養公眾敢想敢做、勇于打破常規的創新精神。
歐洲是三邊足球的發源地,進入新世紀后三邊足球迅速發展并在歐洲范圍內坐擁了一大批擁躉,建立了三邊足球杯賽、聯賽、世界杯三位一體的競賽體系,再加之三邊足球常以表演賽或展覽賽的形象出現在各大社會機構、藝術展覽中,影響力甚至擴大到亞洲的日韓地區。
2009 年10 月31 日,里昂當代藝術雙年展作為當代世界藝術之窗,舉行了一場三邊足球賽;在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4 月,為了反映足球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畢爾巴鄂競技基金會組織了一場三邊足球錦標賽,共有37 支球隊參賽[3]。2010 年在英國大選前夕,在哈格斯頓公園舉行了一場三邊足球賽,每只球隊代表一個主要政黨,代表工黨的Philosophy Football FC 獲得了最終勝利[4]。
2014 年,德特福德三邊足球俱樂部成立并舉辦了第一屆三邊足球聯賽,有6 支球隊參與到聯賽冠軍的爭奪中,自此以后三邊足球聯賽每年穩步發展。同年5 月,在約恩的故鄉丹麥錫爾克堡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三邊足球世界杯賽,來自德國、法國、英格蘭、立陶宛、丹麥、波蘭的6 支隊伍爭奪冠軍;2017年8 月,第二屆三邊足球世界杯賽在德國卡塞爾舉行,作為第14 屆卡塞爾文獻展覽的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丹麥、波蘭、立陶宛等國的12 支球隊參與了大賽[5]。第三屆三邊足球世界杯將于2020 年5 月2 日在倫敦舉行。三邊足球世界杯賽事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在歐洲范圍內具備相當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為三邊足球流傳到世界各地做出了卓越貢獻。
據筆者調查得知,迄今為之,廈門大學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引入了這項運動的學校,囿于三邊足球舶來品的身份,即使是體育學院、研究足球的專業人士也鮮有聽聞過此項運動,因此,三邊足球在國內的開展現狀較為空白,但也側面體現出國內開展三邊足球運動的良好前景。廈門大學于2017 年12 月17 日成功舉辦首屆廈門大學三邊足球賽事,隨后延續每年舉辦一屆的態勢,至今已成功舉辦3 屆三邊足球賽事。在舉辦賽事的同時,廈門大學開設了三邊足球體育課程,圍繞三邊足球的歷史、起源、特征、價值、意義、競賽規則等內容進行授課。三邊足球經過3 年來競賽賽事的舉辦和體育課程的推動,受到了參賽、參課師生的一致認同,目前已有數千名受眾人群,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會繼續攀升。
三邊足球競賽規則的思考與制訂是以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IFAB)制訂、中國足球協會審定的《足球競賽規則2019/2020》為基礎,三邊足球與傳統足球的主要區別在于六邊形的場地、三支參賽球隊、三者中凈丟球數少者勝出,本文僅提出三邊足球競賽規則的制訂意見與草案,如有未覆蓋或紕漏之處,請以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頒發的最新版足球競賽規則作為參考。
1.場地:邊線長18m,球門尺寸為1.2m*0.8m,罰球區尺寸為2m*1m。
注解:三邊足球是六邊形的比賽場地,共6 條邊線,3 個球門。三邊足球不設置守門員,守方球員不得在罰球區內封堵射向球門的皮球,違反此條例將判罰點球。
2.時長:每場比賽為上下兩節,每節15 分鐘,共30 分鐘,補時時長由裁判臨場情況決定。
3.球隊:男生每隊最多只能有3 名球員同時在場上比賽,女生每隊最多只能有4 名球員同時在場上比賽,經裁判允許后可換上替補球員。也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4.裁判員:一場比賽設置兩名裁判員,裁判員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5.開球:裁判員開場哨響后,制定球隊的隊員在球場中心點將球踢向空中,比賽開始后,若有一隊被進球,則該隊開球。
6.界外球:界外球由除出界一方之外的兩隊中在球出界前最后觸球的一隊發球。
7.角球:角球由除出界一方之外的兩隊中在球出界前最后觸球的一隊發球,角球須在角球區內發出。
8.球點球:球點球位置在球場中心點,即球場內三條線的連接點,不設置守門員,采用背對球門腳后跟罰球點球的形式。
9.犯規:當在罰球區內犯規、手球或封堵射向球門的皮球,判罰點球。注意:犯規主要包括:球員用手或者下臂觸球,嚴重犯規,暴力行為,以及IFAB 制訂的最新版足球競賽規則包含的任何犯規行為。
10.紅黃牌:分為可警告的犯規(黃牌)與罰令出場的犯規(紅牌),被罰令出場的球員需離場兩分鐘且不得換上其他球員。紅黃牌的判罰準則請參照IFAB 制訂的最新版足球競賽規則。
11.得分:皮球整體越過門線視為得分。
12.球衣:球員球衣需易于區分,一般由賽事舉辦方提供分隊背心。
注解:一般情況下,為區分球隊,舉辦方會準備三種顏色的分隊背心。
13.淘汰規則,每場比賽中,取勝直接晉級,平局通過罰球點球3+1 或4+1 決出勝負或決出2、3 名。
14.其他:不設置越位規則,本規則中未提及之處,以IFAB 頒發的最新版足球競賽規則為準。本賽事比賽規則最終解釋權歸賽事舉辦方所有。
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 年)》的下發,足球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校園足球作為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深水區牽動著中國足球發展的根基。廈門大學“三邊足球賽事+三邊足球體育課”的模式填補了國內三邊足球運動的空白,3 年來成功舉辦3屆三邊足球賽事佐證了三邊足球運動蘊含的內在價值,開展三邊足球運動符合《意見》中多樣化開展校園足球運動的具象化要求,也是執行足球戰略的必要舉措。雖然三邊足球舶來品的身份使公眾尚未完全了解這項新奇的運動,但科學完善的競賽規則正是推廣普及新興運動的命脈所在。制訂與完善三邊足球競賽規則目的在于加速三邊足球在國內的推廣進程,本文擬定的競賽規則草案在體系性、嚴謹性、完整性方面無法與IFAB 頒發的《足球競賽規則》相提并論,但筆者希望借此表示國人開展足球運動的決心與熱情,促使三邊足球運動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并從校園逐步輻射到社會,建立區域級、省市級乃至全國級的三邊足球賽制,為中國足球的強勢崛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