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內江 642150)
繪畫藝術是一門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藝術,不同時代的繪畫作品,反映出不同時代的人們的生活總貌,且因地域、文化及風格流派的不同,在細節上又存在著諸多差異。傳遞出不同時代人們不同的思想[1]。兩宋工筆花鳥畫作為兩宋時期理學文化與宋詞文化“雅”的集成,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具備高度的藝術價值。與此同時,由于兩宋時期的工筆花鳥畫十分重視對于線、型、色三大繪畫造型要素的應用,因而在對接現代現實主義美術方面,相較于其他類型的中國傳統繪畫而言,也具備十分突出的優勢。
在高校美術教學之中,工筆花鳥畫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模塊,在展開工筆花鳥畫教學方面,主要通過組織學生臨摹傳統作品、展開寫生創作兩種方式進行[2]。然而,由于當代美術的主要基礎是西方明暗素描系統,在高校中,即使是中國畫專業的學生,主要的繪畫思維模式也大多為焦點透視立體空間思維模式,這導致他們在學習工筆花鳥畫時往往較為吃力。為此,在展開高校美術教學的過程之中,必須重視對兩宋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征進行認真把握,正視當前存在于工筆花鳥畫教學方面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對其加以解決,力求改善美術教學質量,更好地對學生的審美素養、審美情操及美術實踐能力加以培養。
開放包容性是當代藝術的一個突出特征,似乎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包含在“藝術”這一范疇之中[3]。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在展開工筆花鳥畫教學時,往往很難明確教學范圍,導致教學體系較為混亂,自覺或不自覺地將一些與工筆花鳥畫這一教學主題無關的內容納入教學范疇,實質上對于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而言這種做法都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沒有在美術教學中正確認知來自西方的美術創作理論,導致過分開放而未能把握好邊界,因而未能有效構建完備的教學體系。
當前,高校在展開工筆花鳥畫教學方面,主要采取的方式仍為簡單的單向灌輸式,在這一模式下,教師的主要教學方式為組織學生對經典工筆花鳥畫名作進行臨摹、組織學生到戶外展開寫生,實質上思維模式較為固化,既沒有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展開互動探討,又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美術學習主體作用,因而導致教學效果較差。
當前,高校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之中,往往將技法教學作為教學重點,卻沒有重視結合美術教學內容的時代背景展開相應的文化滲透,因而其在實質上已經偏離了美術教學的初衷與本質,失去了美術教學的精神內涵。
對于傳統,應形成正確認知,批判繼承,去其糟粕,傳承與創新并重。兩宋工筆花鳥畫之所以能夠在新時代煥發出全新生命力,正是因為它既保留了自身在文化層面的精神內涵與特質,又重視融入現代美術創作理念與技法,因而其實現了對于傳承和創新的平衡,受到了廣泛的接受與認同[4]。因此,高校在展開工筆花鳥畫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對工筆花鳥畫中所使用的傳統美術創作技法和所包含的傳統美術理念,同時以現代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傳統,處理好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系,切實改善教學質量。
兩宋工筆花鳥畫不僅是兩宋藝術瑰寶,同時也是兩宋時期理學與宋詞文化的重要集成,因而高校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重視從技法方面入手,而且也應把握住其蘊含的文化,重視做好文化滲透工作,將兩宋工筆花鳥畫包含的文化元素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形成對于那個時代文化的全面認知,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
在展開工筆花鳥畫教學時,高校需要重視將現代美術教學理論與創作技法融入傳統工筆花鳥畫之中,促進傳統與現代實現深度融合,增強工筆花鳥畫教學的時代氣息,推動工筆花鳥畫在新時代展現出全新活力[5]。在此方面,高校美術教師應樹立創新意識,關注現代美術理論的前沿發展,找準傳統與現代進行整合的切入點,合理地展開教學方案設計,突破教學方面的思維定勢,有效豐富工筆花鳥畫教學和整體美術教學的時代氣息。
總而言之,高校在展開美術教學的過程之中,必須充分認識繪畫藝術與生活、與時代之間的關系,在繼承與創新、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平衡,找準將兩宋工筆花鳥畫融入現代美術教學之中的切入點,增強美術教學實效性。針對當前存在于工筆花鳥畫教學方面的問題,諸如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思維模式較為固化及過分偏重技法教學卻未能有效做好文化滲透工作等一系列問題,高校應從兩宋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中借鑒經驗,正確認知傳統,在教學中做到傳承與創新并重;應在展開傳統工筆花鳥畫技法的過程中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同時注意增強工筆花鳥畫教學的時代氣息,促進傳統與現代實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