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紅葉幼兒園,江蘇 南京 211112)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幼兒園課程應是來自兒童的生活,教師應讓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幼兒生活中,應利用生活中教育契機,喚起兒童生活的反應,使其要求格外強烈,經驗日益加增。我園秉承著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關注幼兒真實的生活體驗,關注幼兒真實經驗的獲得,強調幼兒在操作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在生活中求知,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讓幼兒走進自然、走向生活、走進社會、整合多方面的教育內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以及杜威的進步注意思想引領下開展了勞動生活活動活動。從開展至今,在區域環境、活動內容、活動材料、幼兒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成效,但勞動生活活動內容如何與四季結合這個問題一直是一個困擾我們的話題,因此,本學年我們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一些列的研究。
春暖花開,是人們開始采野菜吃野菜的大好季節。“南京有一大怪,不愛葷菜愛野菜”,我園地處江寧大學城是老南京人的挖野菜“圣地”,薺菜、馬蘭頭、暮宿頭、蒲公英、車前草等隨處可見。人們常說沒親手挖過一把野菜,不算真正的南京人;沒吃過野菜的春天,不是完美的春天。戶外遠足時常常看到有人拿著小鏟子在草地中間尋寶。幼兒便問:“老師,他們在干什么呀?”老師:“他們在挖薺菜呀。”幼兒:“我們也好想挖薺菜呀。”看到幼兒對挖野菜產生如此濃厚興趣,于是我們的挖野菜活動也就應運而生了。活動前,我們通過觀察薺菜圖片和實物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薺菜的特點,之后在戶外遠足活動挖野菜。每個人拿著自己的小鏟子來到田間地頭尋找薺菜。有的挖出來是薺菜,有的挖出來是野菜,有的挖到了草,有的挖出了整根的薺菜,有的只挖到了一根薺菜,幼兒挖薺菜時就像挖寶藏一樣興奮和開心。挖好薺菜之后便是對薺菜進行加工。回到教室,大家先是對挖回來的薺菜進行挑選,選出真正的薺菜,然后是清洗,切,最后制作成薺菜餃子。
通過活動幼兒知道野菜是春天特有的一種可食用的植物,在勞動中學會辨認不同的野菜,學會挖野菜、制作野菜美食;學會搟面皮,包餃子,清洗野菜等勞動技能。
炎炎夏日已到,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西瓜的身影。幼兒園今年種植了幾株西瓜,都已長出小西瓜。每當飯后散步經過,孩子們都不由自主的駐足觀看,有的趴在地上抬頭一邊注視著西瓜一邊流著口水;有的則是一邊俯身觀看一邊說:“哇,要是能吃該多好呀!”沒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可如何吃西瓜又有意義,又有教育價值呢?又能體現幼兒勞動呢?在進行西瓜的談話中了解到幼兒對西瓜的特征掌握較好,但對西瓜的生長、內部特征、食用方法等不了解,于是我們便開始了為期兩周的西瓜主題活動;我們利用集體活動時間進行科學活動《甜甜的西瓜》主要是認識西瓜,運用不同的感官觀察、探索了解西瓜的特征;利用角色游戲時間帶領幼兒制作西瓜食品;有的孩子榨西瓜汁、有的孩子用西瓜汁、面粉、制作西瓜餅、有的孩子則把西瓜皮刨絲制作、有的孩子用勺子挖西瓜球制作西瓜沙拉。周末我們請家長帶孩子到西瓜地進一步觀察西瓜的生長過程,采摘西瓜。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了解了西瓜的生長過程、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外部、內部的特征;對西瓜的生長環境、生長狀態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西瓜是夏季的水果,它是爬藤植物,西瓜除了直接吃,還可以制作成各種美食。通過勞動生活幼兒學會了榨汁,發展手部大肌肉動作。
皮亞杰認為:認知的發展不是由內部成熟和外部教學支配的,它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構建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對事物的認知理解是通過他們自身的感知和活動來形成的。勞動生活與季節結合,因為當季,因為真實、可參與、可操作、富有趣味性等特點,大大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和主動性,更好體現《指南》中指出:“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等良好學習品質的精神。
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時令蔬果,我們根據季節去探索去勞動,去發現季節的變化,幼兒慢慢的養成關注季節的習慣,慢慢的學會了觀察不同季節生活中植物的變化,學會思考各個季節我們可以做什么勞動,我們可以用周圍的什么東西開展勞動。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是先有了生活,然后有教材的需要。生活在四季交替中的幼兒應學會發現四季的變化與人們生活之間的聯系。季節給了我們素材,勞動生活活動給了我們一個游戲性、操作性、真實性更強的探索方式,幼兒在做做玩玩中不斷發現問題,尋找解決方法,不斷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在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中獲取生活經驗的游戲形式。張雪門說過,幼兒園“教育從生活發生,也要從生活開展,它不是文化的點綴品,也不是文化的櫥窗。在有組織、有計劃的實行和檢討中,求快樂圓滿的境界,才是幼教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