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鎮 王見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三門峽供電公司,河南 三門峽 472000)
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主要是通過對用戶的電能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進而滿足不同用戶的具體要求,確保供電質量能夠達到相關標準,進而代替傳統的供電網絡系統,真正實現智能化與自動化發展,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
當前,電力建設仍然在不斷擴展規模,日后會有更多的變電站投入到建設中,對主用匯接點和備用匯接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及時擴展,就會出現槽位緊張的不良情況。在擴容受到限制的情況下,組網架構難以得到有效優化,不能較好適應現代電網的發展需求。如今電網調度運用IP 的方式來傳輸語音、圖像、數據信息,寬帶的安裝范圍會越來越大,并逐漸把傳統的PCM 設備替換掉,實現對IP 遠端放號的靈活部署,以有效增強組網的靈活性。能靈活接入不同的用戶類型,從而高質量拓展個性化功能。在后續的維護工作中,所提供的技術支持不夠有效,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電路交換技術的發展已經達到極限,在未來主流廠商的電路交換機產品將逐漸退出市場,通信技術會以IP 技術為基礎支持,這是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在新設備上線之后,無論是省調還是地調維護管理人員都應該積極豐富自身的技能知識,能夠各自履行工作職責,以達到更為集中的管理效果。
損失控制主要針對電網調度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個階段。在電網調度過程中進行事前控制,主要是為了最大限度降低電力調度過程中產生損失的概率。通過管理工作人員的行為,明確電網調度中出現的操作失誤以及相關工作事項,并且制定與之相對應的防控措施,進一步降低電網調度運行過程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而對電網調度進行事中以及事后控制,主要是為了減少工作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損失。從電網調度運行工作這一角度來看,及時控制由于工作人員的個人失誤或是操作失誤導致的調度事故,盡可能降低不必要的風險損失。在交接班時也有可能出現調度事故,調度人員在對工作進行交接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夠詳細的交代事故處理情況以及事故發生原因,這就導致接崗的工作人員并不了解電網調度的具體情況,容易由于調度失誤導致故障進一步升級,因此,作為工作人員在調度過程中,應當主動核對交接班記錄,確保電網調度正常運行。
作為工作人員一定要具備配置保護技能,了解自動裝置的具體投入情況。根據電網運行中出現故障的原因,下達動作保護指令,以防故障的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同時也應當了解有關配置保護規定的相關知識,為推動電網調度合理性提供保障。作為電網運維人員,一旦出現電網保護配置方面的故障應當及時檢查,盡可能縮小停電范圍,避免出現重大停電事故。在對電網線路保護設置進行配置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設備故障時有可能發生誤動以及拒動的情況,確保斷路器的正常工作,及時排除保護裝置可能存在的問題,除了應當安裝保護裝置之外,同時也要加強后備保護。
事故信號中,如事故跳閘、開關SF6 漏氣、所用電失電等信號,監視系統中設置推圖和語音告警,提醒調度值班人員及時進行處理。異常信號,如裝置異常告警、保護動作信號、時鐘裝置對時異常等,設置語音告警。遙測故障信號指遙測值超過設定值,如電壓越下限等,該故障設置語音告警。變位信號一般指開關分合閘、手車變位信息、接地閘刀變位等。告知信號,如主變擋位變化,遙控開關時執行情況反饋等。變電站廠站設備上信息量比較大,若全部信息量上傳,會大量占用傳輸通道,因此現在已將類似信號進行合并,減少信號數量,利于有效監視電網。對于合并信號的上傳,由變電站值班員現場具體查看原因。電量信息從變電站傳送到調度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電量信息的傳輸需要強大的配套的硬件設備做支撐,使信息完成快速、準確、可靠的傳輸。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是電網的監視設備,無論正常運行或事故情況都會向智能終端傳輸電量信息,包括模擬量、開關量等。電量采樣值通過SV鏈路傳送到智能終端設備,智能終端設備有動作出口壓板、置檢修壓板,分別在不同時段投退使用。保護測控裝置、母設測控裝置由交流、直流電供電,交流電源由所用變供電、直流電源由所用電經過硅整流裝置得到,同時供應蓄電池充電,在所用電異常時,由蓄電池放電繼續提供直流電,蓄電池經過逆變裝置成交流電,為各保測裝置、斷路器跳閘機構、照明回路等提供交流電。UPS 不停電電源提供后臺機電源,在發生全站失電時不中斷電源供電。電量信號經過網關設備、光纖傳送到主站端的前置機,光纖通道有主備通道,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切換,前置機擔任數據采集與處理,將上傳的實時數據經過總線傳至主計算機。任何一臺前置機故障時,基本不會影響數據上傳。
總之,電氣企業需要通過科學的措施對存在的故障問題予以解決,采取準確的診斷方式,增強對電網調度自動化運行和性能的維護,促進電網調度自動化運行水平的提升,進而讓電網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實現穩定、安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