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娟
(山東中強(濰坊)律師事務所,山東 濰坊 261000)
一個企業從無到有,從艱辛到輝煌,凝聚著一批批創業者為夢追逐、艱苦創業、擔當盡責的奮斗力量。企業靠人做,形勢比人強。由于形勢變化,企業在殘酷的競爭中難免會陷入困境,導致生產力流失,人心不穩,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企業破產法》已經在我國施行13 年,但受傳統觀念影響,大多數人依然“談破色變”,認為破產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寧愿“跑路”也不愿“破產”。
破產重整企業管理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其管理的核心在于平衡各方的利益,猶如一盤復雜的棋局,角色眾多、訴求各異,要下得皆大歡喜、互利共贏,講究求同存異、利益均衡。這里面,有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私益”,也有職工安置、稅款繳納等“公益”,只有平衡好私與私、公與私、公與公之間的關系,破產重整企業才能真實現“起死回生”。因此,在破產重整過程中,如果各方利益得不到平衡,可能違背大眾和社會利益。
企業往往是一個地區的“招牌”和“標志”,有可能是數十年的納稅大戶,股東和企業職工過萬人,如果企業一旦破產重整,受影響的不僅是企業本身,政府會因為管理不善威信形象降低,招商引資會因營商環境破壞而“被撤退”,上下游關聯企業因無法生存甚至也會破產,個別債務(權)人可能采取極端行為發生刑事案件,人們的思想意識也會波動不穩。企業“軟文化”在破產重整中依然起著“硬作用”,其滲透力和影響力不容忽視。
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2020 年一季度我國GDP已經出現負增長,包括旅游、酒店、影視、交通運輸等在內的第三產業遭受重創,大量企業陷入困境。破產重整制度將困境企業的核心價值與其所承受負擔有效分隔,在保護企業核心價值基礎上,妥善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當下,部分企業之所以陷入困境,往往因企業身體“臃腫”過大,“四肢”短小無力,結構不夠合理,機動性能差,經不起折騰,一“拉”即垮。從全國破產重整案例分析看,例如,江蘇省紡織進出口公司破產重整案(下設5 家子公司),該公司是江蘇省紡織及外貿行業內有較高影響力的企業。破產重整后,管理人對6 家公司清理后認為,6 家公司存在人員、財務、業務、資產等人格高度混同的情形,據此申請對6 家公司進行合并重整,分別引入江蘇省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等作為戰略投資人,同時整合省紡織進出口公司與子公司的業務資源,采用“現金清償+以股抵債”的方式清償債權,實現了企業的“重生”。這啟示我們,破產重整是實施關聯企業實質合并、實現企業集團整體脫困重生的重要手段,是確保債權人的整體清償利益得到有效維護的“關鍵一招”。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企業也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以本地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這是一家在國內外均享有較高知名度和良好信譽的企業,2012 年前后,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加之其主要依靠債務融資發展,短貸長投,非主業投資較多,導致資金持續緊張,陷入困境。采取“再建型重整”,堅持破立并舉,保留了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經營性資產,通過保障債權人獲得不少于破產清算的清償清理上市公司全部債務,使得上市公司以自有業務重獲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節約社會資源,有力維護了企業、職工、股東、債權人等多方利益。這次破產重整,挽救了瀕臨倒閉的企業,維護了9 萬余名股東和近萬名職工的切身利益,化解了大規模上訪和中小股東集體追訴的風險。
強企興企,要在得人。對于破產重整企業來說,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管理人隊伍,是企業再生的重要支撐。分析全國案例,以新紀元實業公司重整案為例,案件于2008 年受理,但是在兩三年之內的時間里管理人沒有任何建樹,管理人以無法完成管理人工作為由申請辭職。對此,法院更換了管理人,在更換管理人的一年內,案件由一個無財產案件成為一個有重大資產的破產案件,管理人發現的財產猛增到四個億價值,所有債權人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清償,管理人報酬也非常可觀。由上可以看出,選擇優秀的管理人角色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破產重整的質量和完成水平。
破產重整企業的情況各不相同,類似情況也有千差萬別,必須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有對癥下藥,方可藥到病除。為此,以中順汽車破產重7 整案為例,該公司成立于2002 年,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企業陷入困境。2009 年開始停產,訴訟集中爆發,職工大規模上訪。至2017 年1 月,累計負債27 億元,其中拖欠職工工資、社保1440 人,普通債權人130 余家,相關執行案件130 余件,嚴重資不抵債。面對復雜的局面,法院裁定受理后,基于該企業停產時間長、社會穩定壓力突出、協調審批事項復雜等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措施辦法,選定威馬汽車為其重整投資人,給中順汽車注入活力,構建綠色出行,智慧出行,實現了中順汽車由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向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轉型升級。目前,部分企業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管理人要善于開出“藥方”,堅持“什么管用用什么”,為企業再生增智助力。
救治病人,光靠醫生一個人不行,還要調動個人、家庭、單位,乃至社會的力量。同理,救治企業也要注重發揮好政府、法院、企業、管理人以及社會各界的力量。這里,浙江紹興上虞區金盾集團(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2018 年1 月,金盾集團董事長突發墜亡事件,隨后又牽連出的近百億元巨額債務風險,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浙江紹興上虞區迎難而上,積極作為,建立黨委政府、法院聯席專案制度,從金盾事件發生第一時間至法院受理破產前,各專題小組有序開展各項工作,保障企業平穩步入重整程序。經過一年多的妥善處置,不僅化解了可能引發的相關風險,且集團旗下各公司分別引入重整投資人,各企業做到生產不停、高管不走、員工不散,經營逐步回到正軌。參加企業破產重整的角色有很多,應引導大家多換位思考,以信任為支撐,以價值為目標,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共渡難關,共同為企業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