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品華
(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紅旗小學,云南 迪慶 6744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飛速發展,我國在教育教學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其中,小學課堂氛圍也被提及。語文是比較枯燥乏味,但又是一門尤為重要的學科,對于小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養成有很大的作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通過“動”與“靜”結合,“鼓勵”與“獎勵”并重,“好”與“差”包容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最重要的是,也能為小學生的美好未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課堂氛圍是指課堂活動中師生相互交往所表現出的相對穩定的知覺、注意、情感、意志和思維等心理狀態,一般是建立在教師與學生融洽的關系基礎之上。而優質的課堂氛圍事關教師和學生自身的建設和成長,它利于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調動其積極性,學有所成;利于教學效果、教學效率、教育質量的提升;更利于預期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書寫、閱讀、識字等方面的能力,最終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一堂語文課的好與壞,與教師的課堂氛圍營造息息相關。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呢?筆者以為“‘動’與‘靜’結合,引人入勝”至關重要。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帶領學生以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游戲等方式將他們從課間的“玩鬧”中引入課堂中來,此舉在融洽師生關系的同時,也能使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也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好鋪墊,夯實基礎。但,“動”,并不單指課堂導引,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可事先根據課文情節的實際需要,設計一些動手、動腦、動嘴等環節,如輔助他們用小剪刀剪出課文里出現的動物,又如啟發他們按照課文發散思維,新編故事或敘說故事等,使學生與教學內容完美地融為一體。而“靜”也并不是簡單粗暴的課堂紀律,而是教師通過精彩細致的講解,生動有趣的肢體語言,將學生引入所學知識中,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在專心致志聽講中跟著教師的節奏走,跟著課文的故事走,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靜”。優秀的教師絕非搞“一刀切”、照本宣科或是“填鴨式教學”,而是學會“動”與“靜”結合,營造和諧動人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學有所樂,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在無形中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小學生的心里一般比較敏感而脆弱,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課堂教學實踐中,注重方式方法,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切忌一味批評,“打壓”。“鼓勵”與“獎勵”并重,從根本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僅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課堂氛圍也不再是一片“怨聲載道”。每一顆渴望知識的心,都希望獲得教師的認同與鼓勵,而教師的認同與鼓勵是營造快樂、平等、和諧課堂氛圍的關鍵。如在某些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故事內容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如此,既生動形象的將課文中的情節表現了出來,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興趣,學習情緒更高,也很好的活躍了課堂氛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豎起拇指點上一個大大的“贊”。點評表演時,更要充分肯定學生的表演才華和表演價值,從而使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并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與此同時,對于所有參演人員適時地給予“獎勵”,可以是一只小鉛筆,一個小本子,一朵小紅花,或是一些與學習有關的小物品等,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信心提高了,課堂氛圍也自然而然跟著融洽有趣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下“傳道授業解惑”,效果更好。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間的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課堂氛圍的構建。通常情況下,師生關系良好,教師關愛學生堯學生喜歡教師,此時的課堂氛圍就是輕松愉快的,反之,教師與學生相互看不順眼,不管教師怎樣飽含激情的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氛圍都會十分枯燥。比如說,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教學中,在學習葉秋天曳時,教師可組織一堂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在課外學習中去觀察和了解秋天的特色。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轉變自身身份,將自己扮演成學生,與學生們一起去尋找秋天的魅力。教師深入到學生中,與學生們一起去探究交流,不僅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能通過自身的行為讓學生們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信任,久而久之,和諧、輕松、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也就形成了。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良好課堂氛圍的創建,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而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又是基于學生與教師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和諧、友愛師生關系的建立,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時刻謹記課堂教學氛圍創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