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遇伯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引言:文言文是有先秦諸子百家的慷慨陳詞、魏晉名人騷客的瀟灑風流,還有唐宋文豪的慧言巧思,是我們了解歷史、緬懷先祖的知識之窗。高中文言文教學內容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只有教師做好文言文教學工作,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文言文。
(一)教師授課方法單一。傳統的語文文言文閱讀授課模式中,語文教師依靠范讀、翻譯,以及對重點詞匯的總結和歸納,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識記,這樣的授課模式至今仍被很多高中語文教師所沿用,這樣的授課方法因為語文教師在文言文閱讀授課過程中的"一家之言"而導致學生喪失了閱讀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語文文言文的主動閱讀過程中去,所以文言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收效甚微。
(二)教師缺乏對學生的科學引導。目前,高中語文教師的語文學習計劃完全按照考綱的內容來制定,部分語文教師在布置學生預習文言文閱讀內容時,往往只要求學生對重要考點的文章和內容進行熟讀,在此基礎上死記硬背,這就容易使學生只關注考試中文言文課文的重要內容去識記,而課文的背景知識、文化內涵等其他方面得不到重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對文言文閱讀知識的厭學情緒。
(三)學生學習方法不恰當。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因此在閱讀高中語文文言文課文時,學生按照語文教師的要求,往往對文言文知識的閱讀內容以背誦和翻譯為主,對重點文言文內容和知識點進行機械記憶,卻很少去對所學內容進行積極思考,更談不上去總結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知識的方法。這就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語文思維能力難以得到真正提升。
(四)對文言文的學習不感興趣。在文言文的學習當中,很多的學生對于學習的意義理解不足,所以在學習當中會感到困難,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或者很多的學生本身就對文言文不感興趣。這時學生的學習完全是處于被動的,學生在學習當中很難做到主動地去思考,主動地去感受,在主觀上缺乏學習的動力,所以導致文言文學習的效果不佳。
(一)指導學生識讀文字,誦讀文章。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掌握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字詞古今意思的區別及對特殊句式的理解。誦讀是一個加強理解、鞏固記憶的好方法。教師可以將誦讀作為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所謂誦讀,不是單純地念課文,而是將感官和思想進行統一,在讀的同時深思課文意思,了解作者的心情。教授古文時,要讓學生提前預習,教師首先范讀一次,著重閱讀文中的生僻字、通假字,讓學生清楚它們的正確發音。其次,讓學生朗讀,對于文中最有感情和較關鍵的句子,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弄懂句意。最后,讓全班學生齊讀一遍,旨在弄清文章大意,體會作者氣勢磅礴的豪邁之情。
(二)引入歷史故事,激發誦讀興趣。文言文知識大多是古代歷代的文學家、思想家等文人政客的思想或者言論的集結,文言文作品既能夠表現作者的家國思想或是體現個人情懷,還能夠揭示一定的人生道理。在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語文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能夠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的基礎上,再進行文言文閱讀知識的講解,將歷史背景知識融入文言文閱讀教學之前,這樣學生不但可以感受到古圣先賢的思想之偉大,還可以使學生在了解文言文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帶著興趣去閱讀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難度,消除了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畏難情緒。
(三)借助現代化教學工具,開闊學生視野。在當前的教學形勢下,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高中生的課堂學習提供了更為便利的學習條件,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而言,就要充分利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例如多媒體教學資源,將其恰當地運用到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來,在文言文閱讀教學開始之前,語文教師要提前搜集好有關文言文課文的資料,然后進行整理,將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源進行編輯和匯總,最后,再搭配適合的音頻講解,語文教師在講解環節適當地給予解說,這樣,學生在大屏幕的直觀化動態演繹下,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被同時吸引,因此也就帶動了學生對文言文閱讀內容的閱讀興趣,由此便于語文教師的文言文閱讀教學開展。
(四)將閱讀文章進行對比,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傳統的文言文閱讀大多依靠語文教師的背誦"指令",即先熟讀再背誦的識記方法,這種記憶方法可能短期有效,但是由于高中階段所背誦的篇目較多,而且相同主題的文言文課文較多,這就極容易導致學生的識記效果只是短期記憶,而且背誦的內容常常容易混淆的問題出現,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要改進以往指導學生背誦文言文課文的方式,將文言文課文進行歸納總結,將相類似的文言文課文進行對比記憶,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通過對比文言文課文的多個方面,加深學生對閱讀課文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礎上加以背誦,識記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語文教授文言文,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教師應當正面當前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調整,采用先進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好文言文,盡自己的努力為高中文言文和古典文學知識的發揚光大開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