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梅
(江西省奉新縣第二中學,江西 宜春 330700)
初中政治對新時期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教師在政治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品德習慣,這對學生以后的生活和進入社會后的鍛煉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對現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時改進并采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擁有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品格。
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輸。片面強調書本知識的重要性,忽視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習意愿;二是封閉。把學生的思想和思維禁錮在書本和課堂中,忽視政治教學廣闊的社會基礎;三是脫離。漠視“心靈世界和生命個體”,課堂教學脫離學生的思想、脫離社會實踐。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熱衷一個“灌”字,他們把教材中的知識,填鴨式灌輸給學生。一味地采取同一種教學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部分教師忽視教學過程本身的含義,平時缺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遇到問題時總想包辦代替。還有些教師在講解練習題時,不是引導學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現給學生,這樣直接影響了學生思考的能力,還使部分學生不再專心聽講。
新課改未完成之前,政治課知識仍比較零散,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知識的歸納鞏固不夠,學生復習時不夠全面,很多學生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創設有趣合理的情境,來營造一個輕松、自主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教師可以從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教學過程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工具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查找并推薦給學生,實現資源共享。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可以讓班級分成小組進行競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思想是一切的起源,教師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才能進行創新式教學。在我們的初中政治課堂中,不僅要開放教師的傳統思想,使其更新教育觀念,還要開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傳統課堂中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使其變得豐富多彩。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模式的束縛,對知識內容和活動進行開放,引導學生通過發現生活中的經驗來主動提出問題,然后進行探索學習,最后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足夠的解放,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雖說時政教學成為解決傳統教學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若不合理運用仍發揮不出最佳效果。因此如何更好地配合應用時政教學、如何更全面地將課堂和課下結合起來、如何更充分地調動學生自我學習興趣等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解決了這些問題便能更有效地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1.授課課件引入時政新聞情景。初中政治課堂多以沉悶枯燥為主,要達到讓學生學進去的目的必須讓學生真正走進政治。在針對某一個政治知識重點難點時,教師可引入當前相關時政熱點新聞視頻或圖片等媒體資源,通過對比或情境再現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刻地學習了解重難點抽象知識,以輕松易接受的方式固化記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使學生從內心真正對學科心動感興趣并加以鉆研學習。
2.課堂中恰當引入時政新聞。教師在講解政治課本時可適時合理地插入相關時政話題新聞,引導學生積極探討,讓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了解到更多的與國家社會相關的時政信息,提高學生客觀分析時政的能力。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也可設立情境問題,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現這門學科所學樂趣所在,增強其課堂參與性與互動性,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
3.引導學生自主收集時政信息。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多種方式實施,在課前課后也需要加強引導,可讓學生自主收集相關時政信息,課堂中發表自我見解,教師配合在課堂中給予正確引導,課后整理成冊供學生相互之間傳閱,同時開設小組競爭或時政報刊等組織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鍛煉學生搜集整理總結的能力。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落實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是怎樣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強調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樹立教學雙主體理念,從傳統的課堂教學主體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
初中階段政治學科的學習,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品行與人格。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建立趣味政治課的體系,形成積極的課堂氛圍,讓教師教得生動形象,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所以初中政治的教學一定要根據新課程的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不要總是采用過于陳舊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