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祥
(貴州省平塘民族中學,貴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300)
近些年來我們吸取了國外的一些教育教學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國當前的現狀,進行了核心素養滲透的研究和實踐,通過一些試點發現,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好地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而這些都是符合時代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的,同時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各項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為此我們的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認識,將核心素養更好地融入到高中數學課堂中,培養更多的具有高數學素養的人才。
對于農村高中數學而言,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對學習目標與任務的設定,不僅需要結合教材來進行,同時還需要觀察學生的主體動態,在滿足學生需求與教育標準平衡的基礎上,來選擇與創新教學方法,以此作為前提進行實踐教學,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對此,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情境創設方法對高中數學“等差數列”一課進行教學,通過將學生們引入情境當中,來強化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一課時,我先用課件為學生展示幾組等差數列的例題如第一組:2、4、6、8;第二組:1、1、1、1、1;第三組:9、7、5、3、1.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三組數列中的規律并總結。其中有的學生說道:“每一組數列中,兩個數之間的差都是相等的。比如第一組數列中2 和4 相差2,4 和6 相差2,6 和8 相差2。”“很好,也就是說在一個數列當中,從第二項開始,如果每項都與前一項相差同樣的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作等差數列,它們所差的這個常數就是等差數列的公差,而這個公差一般都會用常數d 來表示。”對此我為學生們闡述等差數列的定義。接著我為學生創設情境,通過學生對等差數列概念及特征的了解,我用多媒體展示幾組數列讓學生找出哪些是等差數列和公差,并用公式進行表示如:-=d。其次還引導學生了解公差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還可以是0。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達到高中數學高效教學的目的。
在我們的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我們的教學效果,合適的教學模式是需要我們重點思考的問題。為了能夠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探究的能力,我們可以借助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借助于一些先進的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提升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作為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準備一定的預習導學案,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的預習,然后涉及相關的微視頻讓學生在預習時觀看。通過短小的視頻,學生能夠初步掌握一堂課中的重難點,然后借助于導學案對于內容先進性自行的填寫。在教師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找到很多自己沒有想到的問題,并且通過微視頻的自學和導學案的引導,能夠自主的發現和解決一些問題。并且對于自己沒有解決的內容可以帶到課堂中,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安排課堂的內容,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而學生在微視頻的學習中自主學習和思考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克服這些問題,教師要能夠給到學生及時的啟發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明確每一道數學題目的含義,能夠理清解題的思路,那么在這種正確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明確地認識到自己在解題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給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合作教學,不斷地創新我們的教學模式。比如我們在學習高中數學人教A 版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時,該章節主要是希望學生能夠了解柱體、錐體、臺體三間的面積和體積的關系,并且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以直觀的體驗和感受,并且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進行討論來完成學習。在學生的交流中思維能力會獲得一定的提升。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需要引入核心素養的內容,通過核心素養和數學的結合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和思維能力。這是當前農村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和任務。本文從三個方面淺析了如何更好地進行數學課堂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