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佩香
(貴州省平塘民族中學,貴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300)
人們缺乏對數學的正確認識,認為數學就是簡單枯燥的數字運算,現實生活中幾乎用不到,因此平時教學中遇到一些繁、難、抽象的數學問題,很多學生都望而卻步,尤其是文科生,平時靠教師催促、逼迫學生學習成績才會有進步。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應該更多的培養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字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其善于應用數學知識做出合理的決策和判斷,進而意識到學必有所用。
教育部最新提出的核心素養的概念指的是學生為適應自身和社會發展應具備的重要品格和關鍵性能力。具體表現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9 大素養。數學是具備嚴謹的知識結構和很強的邏輯性。因此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依據數學的特性,對知識進行分析、綜合、運算以及判斷推理的過程。整個學習過程其實是積累數學知識、掌握和運用數學方法、內化數學知識、培養和強化數學思維的過程。而在數學中,核心素養表現為數學的基礎知識、技能、思想方法以及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和創新意識。目前,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的熱點關注問題就是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將促進核心素養發展落實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實現核心素養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發揮其重要作用。
第一,數學中的核心素養外在表現,用培根的話說:“數學使人周密”。通常具備數學素養的人,都進行過系統的數學教育,具有較為豐富的數學知識,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數常常能很快適應,而且能從復雜且干擾較多的事情中找出數學因素,然后構建相關的數學模型進行觀察與分析,而且常用數學的思想和觀點來解決問題。一般具有周密和很強的邏輯性等個性特征。
第二數學中核心素養的內在特征,表現在數學能對人的思維進行培養和鍛煉。數學思維往往具備客觀、直觀、深刻以及靈活等特性,因此常說數學是關于思維的體操。
在新課改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時刻想著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眾所周知,高考必定是學生獨立完成的活動,因此問題提出后首先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如果獨立解決不了,教師可分小組引導學生相互討論,相互協作。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更要參與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通過設疑質疑等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開展小組間互相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互相交流,最后形成統一的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自主探究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從而增強班級凝聚力和戰斗力,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協調組織顯得格外重要,否則小組合作將流于形式或變成一場游戲或討論無果。
從整體把握數學課程可以突出本質——數學核心素養。即教師不妨以“高考模塊”為對象。從整體上把握“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效結合起來。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師專業水平成長,也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化。
采用“模塊式”教學,教師在備課時要對各章節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整合,從整體上進行規劃,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法與學法,降低難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深入淺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可以把三角函數視為一個模塊,其包括三角函數式的化簡與求值、三角恒等式的變換、三角函數圖像與性質、三角形內的三角函數問題、正余弦定理及其實際應用等。教師可選擇經典例題開展教學,以此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在新時期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核心素養理念,使核心素養并運用到具體的數學教學中。而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而言,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改革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對數學教學的內涵進行深化,不僅能讓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得到有效提高,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