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香
(甘肅省永靖縣劉家峽中學,甘肅 臨夏回族自治州 731600)
初中生物教材圖文并茂,各板塊中含有大量色彩艷麗、栩栩如生的插圖。這些插圖都是由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學專家通過反復研究和揣摩精心設計的,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彰顯了教材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是有一定用意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對插圖的運用流于形式,甚至忽視了插圖的存在,沒有發揮好插圖應有的作用,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
對于初中生物學科的教師而言,整體年齡偏大,且對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的生物知識體系的理解及解讀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及方式常用,但是對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采用的較少,即教學過程中的創新式的教學理念應用甚少。因此在現有的生物課程教學體系中,教學觀念的更新成為當前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課堂教學的效率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的創新性,因為先進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生物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學方法和方式過于單一,教師能夠用到的教學方法較為傳統,習慣于對知識點的灌輸式的教學。因此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應切實的加強如實驗法、多媒體教學法、提問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利用,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關乎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對學科知識內容的認知程度,因此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能夠合理性的結合教材的知識點,抓住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合理利用相應的學科知識體系,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現階段,初中生物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對于知識的解讀缺乏與生活的關聯,導致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不足。
建設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夠瞬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也是展開教學的最佳方式之一,通過提問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巧妙地利用提問來引導學生的思維,將提問與教學完美的融合,讓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學習《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一課時,教師首先以一些環境污染的實例為支點,讓學生們了解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隨后教師為學生們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閱讀:1.請舉例說明環境污染對生物造成的不良影響?2.環境污染都有哪些?3.人類的哪些行為給環境帶來污染?……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實際操作,模擬環境污染的實驗,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初中生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的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課堂效率。這就要求教師準確的自我定位,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而教師作為課堂的參與者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協作者,需要有良好的調控能力,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把握課堂的進度,適當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更高效的完成課堂學習。
例如,在學習《擬定保護環境的計劃》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對之前學習的課程進行簡單的梳理,隨后要求學生們共同擬定一份詳細的“環境保護計劃”,首先要先對當前的生態環境進行簡單的敘述,并且舉出一兩個例子展開研究,其次闡述保護環境的具體措施和計劃,比如預防水污染、預防霧霾、預防酸雨等,最后說一說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呼吁廣大市民共同保護環境,這份“計劃書”上交至教師手中將評選最優秀作品進行展示。
初中生物的許多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從某種角度而言,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更加有力,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抽象、復雜的知識點,單靠教師的口述或者教材的解釋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以至于經常出現教師單方面的講解,而學生卻一頭霧水一知半解的尷尬情況,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逐漸消磨殆盡,課堂效率大不如前。而多媒體的出現恰巧扭轉這一局面,將零碎的知識系統化,將生硬的理論生動化,使學生更輕松地掌握知識點,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段關于血液循環的小視頻,為了使學生更好分辨動脈和靜脈,分別將其標記為紅色和藍色,將毛細血管標記為黃色,通過直觀的展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人體中動脈、靜脈以及毛細血管的分布狀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教學中,如果我們能用好插圖輔助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而且會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插圖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