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軼媛
浙江省金華市湖海塘小學
由于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寶貴的課時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戲曲知識是擺在教師面前的問題,鑒于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程度,教師將教學內容設置的過多、過少、過難、過易都是不合時宜的,因而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帶來戲曲音樂的完美體驗。對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對教學目標、內容等進行評估,由于戲曲的唱腔不同于現代歌曲的唱法。以拖腔和甩腔教學為例,這部分是需要教師采取有趣的教學手段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一旦抓不住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后續的課堂教學將無法開展,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喪失繼續學習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僅僅憑借一次課程就讓學生學會拖腔和甩腔的技巧更是無稽之談,一味地枯燥講解必然會使學生繼續學習戲曲演唱的積極性受損。
對此,教師可以通過PPT 向學生展示不同曲目中演唱者所穿服裝、彈奏樂器等的圖片,為學生揭開戲曲的神秘面紗。對于小學生的認知情況,只有調動其多重感官,才能激發其持續學習的動力,克服戲曲知識難懂、歌曲難學的困難。另外,為了促進小學生高效地學習和理解,教師可以將戲曲的故事情節通過簡短的話語轉述出來,通過豐富的語境和靈動的肢體表達將戲曲情節跌宕起伏的形態展示出來。
教師有效的引導可以為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進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因而教師在日常教學與工作中就要不斷地汲取戲曲專業知識,提升自身對戲曲的理解,并將戲曲精神通過小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傳送出去,通過循循善誘的講解,學生必然會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戲曲的學習中來。對此,當學生無法準確地掌握戲曲唱腔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示范演唱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理解程度。倘若教師對戲曲知識的了解不足,或唱功方面是缺失的,那么學生的學習成效一定是低下的,終將導致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因而教師只有不斷地擴充專業能力,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其在客觀且真實態度的引導下,必然會積極地應對戲曲學習的挑戰,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會積淀更多的理論知識和演唱技巧。
教師還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戲曲內容收集起來,并按照學生的感興趣的方向制定出合理教學計劃。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事先錄制的微課,讓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下形成濃厚的興趣,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同我國傳統戲曲的有機結合,可以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且靈動,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保證。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中,教師較多地采用“滿堂灌”的講解式教學法和音頻播放的模式,較少使用多媒體設備將專業化的戲曲表演播放出來。由于戲曲極具地方特色,且很多地方戲的語言是方言,自幼學習普通話的小學生很難聽得懂,更不用說“學得會”,利用視頻播放的模式可以讓教學形式更加形象化,學生通過視覺觀看、聽覺感知和字幕解釋,就會很容易地掌握戲曲唱腔、表情、動作等的技巧。
以《三請樊梨花》選段《離別了青龍山》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出這段戲曲的演奏片段,并通過服裝、臉譜、動作等判定誰是小生,通過“三步一跪”的動作形式可以知道薛丁山痛心悲傷的心情,通過表情等肢體語言的變化,小學生可以去探知戲曲人物的內心世界。隨后,教師可以請學生來談一談觀看戲曲后的看法,對于存在理解偏差之處,教師可以作適當地點撥和指導。
目前,我國戲曲教學專業教師匱乏,很多教師是通過自學來擴充自己對戲曲文化及演奏技巧等的了解,因而基層教育單位應及時向上級部門說明小學音樂戲曲專業教師緊缺的情況,讓教育部門提升對專職教師招聘的意識,擴充專職教師隊伍,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儲備戲曲專業教師。對于已經上崗的教師而言,應注重日常的自我提升和專業化培養,積極建設一支專業能力強、綜合素養高的戲曲教師隊伍,鼓勵教師進行在職深造。重視戲曲興趣的培養,因而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音樂學習小組,并確保每個小組的人數是均等的,教師通過鼓勵性話語和適當的指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戲曲的樂趣。
以“黃梅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模仿視頻中演員的唱腔及動作,還可以將戲服引入到課堂中,學生會在裝扮的“誘惑”下產生模仿的欲望,并在實踐中了解戲曲中有生和旦的角色,還可以進行對花表演,對于學生表演的錯誤之處,教師可以加以必要的指正。通過情境模擬式的教學,既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戲曲文化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藝術修養和表現力。
戲曲凝結了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是豐富的音樂藝術寶庫。因而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戲曲優勢,改善教法,確保學法的多樣性,為學生提供一個精彩紛呈的音樂課堂,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愛上戲曲文化,積淀藝術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