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永倩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民族高中,廣西 柳州 545000)
《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基本需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教育水平的進步,高中生物的微課教學變得尤為常見。微課教學通過精簡的教學內容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對學生的教學任務,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反復探究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微課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
在微課的設計中應注重科學探究的呈現。生物課程的本質是生命科學,生物課程教材中所記錄的科學知識也是通過科學實驗對生命現象的觀察和總結。在授課過程中,除了對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等經典實驗進行復現,幫助學生了解生物科學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思維。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生物實驗,比如運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進行半葉遮光實驗等簡單的生物科學實驗。通過實際的實驗增強學生包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綜合能力。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新型的科學技術對傳統的實驗進行驗證,充分調動其探究的積極性。
在微課的設計中應注意生命觀念的樹立。高中生物學科是基于微觀角度的生命科學。學習的內容比較抽象、枯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往往積極性不高,不利于知識的傳授。通過微課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或者視頻等較為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微觀角度的生命。通過微課的教學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變為學生。以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的學習方式取代傳統的教師灌輸式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交流,這種方式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進行針對性的加強。更加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與完善。而且通過微觀的角度來學習生命科學可以完善學生的生命觀念。
在微課的設計中還應加強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從課前預習到課堂教學再到課后復習微課都可以貫穿其中。課前教師可以將要學習的新的知識與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結合起來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立足掌握的知識去思考新的知識。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問,引導學生提問、思考,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在課后復習中,不僅學生自己可以隨時觀看教學中的視頻來復習知識點,而且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對經典例題和高考案例進行復習。在對知識的總結和梳理中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在微課的設計中應加強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人是群居的生物,人類的群體就是社會,在社會中想要獲得足夠的發展就必須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在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中,有大量的生物科學實驗,這些實驗往往需要多人協作共同完成。在實驗學習的過程中,應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傳授學生生物科學知識,還應引導學生在了解生命的基礎上,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最終成長為一個熱愛并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的人。
使用微課的教學方式,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其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體系的認知,提升其核心素養的水平,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進一步優化課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是受教方,同時也是施教方,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系統的知識,而且通過課程的參與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基于此,以微課的不斷優化來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微課的設計滿足新時期學生學習的需求,同時使其具備發現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愈發重要。高中生物學科屬于綜合性較強的自然學科,它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教師采用新式教學方法進行課程設計時,除了對教學效率的考量還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綜合能力的提高。使用微課進行教學充分重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針對性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重視課程的反饋與改良,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深化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