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龍軍
(江西省九江出口加工區學校,江西 九江 332000)
情境是連接學生與數學的紐帶,也是教與學“視界融合”的一種媒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構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課堂是小學生對數學教學的期望。因此,很多數學教師把創設情境當作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讓情境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一點看法。
這里的“數學現實”主要指小學生已有的數學積累,包括他們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主要通過直觀感受來認識事物、接受新知,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形象思維逐漸向邏輯思維發展。因此,數學情境的創設要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為出發點,要符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才能在課堂上真正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
例如,情境內容可以選取學生熟悉的或者可以直接觸摸到的事物,也可以選取與學生直接相關的、可以引起學生共鳴的事物;呈現的方式可以是畫面感較強的故事或者動畫、直觀形象的模擬表演、活潑有趣的游戲等。創設這樣的情境既能滿足小學生天真活潑、喜歡新奇事物的天性,又能通過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且與新的數學知識建立某種聯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掌握了新知。因此,教師在圍繞某個知識點創設情境時,一定要“蹲下來看學生”,要試著用“兒童的眼光”看問題,以一顆“童心”接近學生、聽取學生的心聲。
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想要解決疑惑只有經過思維。我們在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中,都是以問題為開始,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得到發展。由此可見,對于學生來說問題才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關鍵。因此,教師也應以學生的認知矛盾為基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有了問題的引導學生的認知矛盾也會被激發,且也更扣動學生的心弦,從而讓學生于矛盾出提出相關的質疑,讓學生能主動探索知識,這樣也能讓學生形成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教師也應創設具有懸念的問題情境,懸念問題情境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如強烈的求知欲望、好勝心等,以此設計更加新穎、科學、合理的情境,促使學生能在探索中主動提問,對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于好奇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懸念情境也就成為比較直接的誘發因素。以教學“年、月、日”這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可以滿懷自信的給同學們發出邀請:“同學們隨便說某一年的某一月,老師都能快速地說出這個月有多少天。”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同學并不相信老師都能很快地說出,但是經過實踐之后同學們發現教師確實說的都是正確的。如此,教師成功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緊接著教師可以把握好時機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校:“老師不用翻開日歷本就能知道每年的每個月有多少天,因為老師掌握了一些規律,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吧,學習了之后你們也能像老師一樣快速地說出每個月有多少天。”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得到有效的激發,那么學生也會更加主動的學習。
在創設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好動、好玩、愛游戲是處于8 到12 歲年齡段的小學生的普遍特征,也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在情境創設的時候,同樣應該要認識到,小學生比較喜歡游戲,也比較善于從游戲中去尋找快樂,獲得特殊的體驗,因此,如果能夠將游戲和情境創設有機融合,創設帶有游戲色彩的情境,將能夠真正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學習特點。如:在教學三年級《可能性》這一知識時,和學生一起做一個摸球的游戲。一個紙盒里裝著標有數字1、2、3、4、5、6 的乒乓球各一個,其中2 個白球和4 個黃球,請你來閉著眼睛隨手摸一個球,可能摸到幾號球還是一定能摸到幾號球呢?可能摸到什么顏色還是一定能摸到什么顏色?以游戲情境為主線,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認識預測的應用價值,初步掌握預測的基本方法。營造了一個人性化的課堂氛圍,老師帶領學生玩,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
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知識,也是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幾何圖形的學習對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升想象力有著積極的意義。傳統的幾何圖形教學,全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沒有直觀圖像的體驗,使得他們無法想象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換,教學效果甚微。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被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帶來幾何圖形教學的“福音”。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直觀、形象的圖形情境,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使抽象的圖形教學直觀化,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近年來情景教學策略也已經被廣大教育者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且相關的實踐也已經表明其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從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最終也讓學生更加渴望學習數學知識。為此,教師也應積極地運用情境教學法,發揮其對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