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河北省永清縣第四中學,河北 永清 065600)
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我們的社會已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人們的行動、生活、思維方式都將隨著這一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而發生深刻的變化。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不僅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而且必將引起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隨著素質教育在常規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手段,正出現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在音樂課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能貼近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最佳狀態,能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并能更好地使之與生動的教育技術相結合。
在欣賞課《春江花月夜》的樂器簡介教學環節中,為了讓學生更快地認識并熟悉四種西洋木管樂器的音色和形狀結構特點,我通過電腦分析播放每一種音樂的midi音樂片段,然后利用電腦將每種樂器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對每種樂器從音色到形狀,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認識。這樣,學生在欣賞樂曲的過程當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樂器的音色,從而更進一步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緒。
根據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恰當地運動多媒體教學,創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氛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學的效果。我在引導學生欣賞樂曲《春江花月夜》的開頭、高潮、尾聲三部分片段的音樂教學中,欣賞之前我引導學生結合音樂和畫面去感受每段樂曲的力度、速度、樂曲音色及樂曲的情緒。學生在欣賞樂曲開頭部分的時候,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夜色朦朧、夕陽西下、日出東山的美好景致,聽到的音樂開始部分由一段自由節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題音樂,長笛獨奏一段裝飾性樂句,這一部分的音樂力度自由、速度漸快、情緒抒情優美,將人們帶入優美夜色的意境當中;學生在欣賞樂曲高潮部分的音樂的時候,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江濤洶涌、游客歡樂、野鴨戲水的生動畫面,聽到的音樂是采用多種配器手法、多種木管樂器合奏的方法將樂曲推向了高潮,這一部分音樂的力度漸強、速度漸快、情緒歡快熱烈,此時學生的情緒很高漲、很激動,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洶涌和家庭的歡樂。學生在欣賞尾聲部分的時候,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歸舟遠去、野鴨憩息的優美畫面,這一部分音樂由黑管在低音區演奏主題旋律,輕柔而舒緩,再次使學生感受到幽靜的月色,沉浸在美的遐想中……學生在欣賞的時候,很投入地沉浸在優美的音樂和意境之中,腦海里浮想聯翩,將自己和畫面、音樂融為一體。
學生在欣賞的時候有了美好的視聽感受,能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將樂曲所表達的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不少學生所描述的語言比音樂、畫面本身還要優美!比如:學生在欣賞完尾聲部分音樂之后,是這樣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賞過程中思緒很集中,腦海里浮想聯翩,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靜的夜色當中。夜深了,江水平靜,在月光的映照下,顯得迷人。此時,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已經進入了甜美的夢鄉,沉浸在醉人的夜色當中……學生在賞析每段音樂的時候,能很容易地區分每一段樂曲的力度、速度、樂器音色以及樂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緒。由此可見,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發揮了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從視、聽、想等方面綜合地去欣賞音樂,從敘述的角度去分析音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感受、想象、理解及表達的能力。
音樂的多元化不僅在于它表現形式、演唱方法、創作手法,同時它本身也有豐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國民歌來說,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風俗、建筑、語言、服裝、舞蹈等等,許多文化都滲透于音樂中。在教學中教師用語言、圖片等方式傳授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也達不到目的,而運用多媒體,教師可以把所要的資料做成課件,讓學生去體會,這樣既真實又自然,學生也不僅是學會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這個民族。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展,而音樂也真正是作為一種文化讓學生接受。例如,我在初中一年教材《青春舞曲》這首歌時,把新疆維吾爾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風俗、服裝做成課件,讓學生充分了解了這一民族的文化,通過這些學生對歌曲的內容與怎樣表現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由于多媒體的特殊性,教師可以把整堂課的設計存入電腦中,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教師的板書更加清晰,并具整體性和系統性,可以把多層次、多方位的思維集中在一起進行比較,同時也可以使音樂知識更富有趣味性。總之,多媒體用于音樂教學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充分利用多媒體,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是音樂教師必備的素質。由此可見: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受美的個性心理受到情緒的影響,而情緒受到心境的制約。因此,音樂欣賞教學中必須營造一種學生易于接受、學生感興趣的環境氣氛。學生對旋律、樂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于美的聲音和美而有趣的畫面對大腦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圖文聲像有機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主觀性,同時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