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忠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文峰中心小學,福建 漳州 363000)
現代小學教學受傳統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了相對主體地位,在數學閱讀中喜歡代替學生讀題,這在小學階段表現地尤為顯著。小學生做題時,更多的是教師讀題、分析,甚至為學生里出整體的解題思路后,再由小學生做題,這就會導致一些小學生無法自己解決教學問題,更難以將數學知識有效地應用到生活之中。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旨在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習慣的同時要考慮兩個方面,首先要幫助學生明確數學學習內容。數學學習不僅是計算實踐,數學也需要閱讀,學生在課前要學會提前預習,對教材內容初步了解,可以先預先感知一下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和途徑,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不僅可以提高預習的有效性,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次就是鼓勵學生自主讀題,在小學時期,學生由于智力和受教育水平有限,在讀題時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加上小學生心智發展不成熟,內心敏感脆弱,很容易會產生挫折心里,逐漸喪失數學學習的信心。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在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很有可能會保持抵觸和自卑心理,教師再開展數學教學,就會難上加難。所以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鼓勵學生,在學生出現學習問題時,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避免學生因為長時間的挫折而喪失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圖形相關的習題時,要鼓勵學生自主讀題,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動手通過拼接、折疊等更容易找到圖形間的聯系,學生在自主讀題的過程中融合了個性化的思考,“三角形拼接可以獲得正方形,也可以獲得菱形,菱形和正方形間的關系是什么”,并通過后續動手實踐更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并且在自主讀題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回顧過往知識,實現真正的融會貫通。
小學生由于心智發展不成熟,并且受教育水平不高,在讀題的過程中更愿意接受圖文并茂的數學材料。圖文形式的數學題比單純的文字題會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在圖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在識圖中獲得很多有效的信息。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根據圖形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拓展學生探究的意識。圖文題也是小學數學中比較常見的題型,并且相比較單純的文字題,小學生也更喜歡以圖形的形式進行數學的解題。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很多觀察圖片計算小動物數量的圖文,習題主要形式包括“圖片中有多少小雞”,“多少小鴨”,“多少小兔”,“多少小鴨子在水里,多少小鴨子在岸上”,都是比較常見的數學習題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如果三只小鴨子在游泳,又來了五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鴨子”,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更便于學生把生活中的信息融入數學知識,將數學問題生活化、簡單化,便于學生理解和分析,也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
不管是語言類學科的閱讀、故事性的閱讀,或者是數學閱讀,不僅要讀而且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大對于學生的數學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在數學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性地進行一些閱讀,將新知識與舊內容之間相互聯系。數學學習并不是單一的知識點,而是在各個知識點之間可以有效連接,從而形成一個數學知識的脈絡網。如圖形面積的計算,通過數學閱讀,也更容易發現面積計算中存在的聯系,“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兩直角邊相乘的一半,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為相鄰兩邊相乘”,從而聯想到“兩個同樣大小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接為長方形”。學生在這樣的數學閱讀中會更好地發現知識點間的聯系,使數學知識形成一個更加整體的學習脈絡,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學生在閱讀時要多注意思考數量、概念之間的差異和聯系,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形成數學思維。使學生可以更加精準的提取問題中的信息,學會自主分析問題中的重點、難點,解決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起到示范作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閱讀作為數學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自主讀題,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加大閱讀訓練,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才能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初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閱讀,逐漸培養學生自主提取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將數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的過程,才能使數學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