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阿拉爾市阿拉爾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0)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數學已經成為一門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并駕齊驅的科學。自古以來人們就沒有停止過對數學的運用與創新,現代社會更需要創新。作為擔負著國家和民族前途與未來的教育事業,我們必須重視創新,尤其是重視對下一代的創新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人們越來越關注數學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這就要求人們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運用數學語言、數學技術,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讓數學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對數學的認識僅僅停留于一些簡單的計算,生活中的運用就少之又少了,對于如何培養數學創新能力更是意識淡薄。因此,如何培養和發展中學生的創新應用意識、能力已經成為當前數學教學的重要課題。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數學教育中的創新應用意識淡薄,大量的習題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21世紀的教育是素質教育,而創新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的一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應用意識,利用數學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逐步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教學模式。其次,集思廣益,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取長補短。培養學生對復雜問題的判斷能力,設計一些復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的判斷來加以解決,使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發表出具有個性的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里都要進行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就是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培養總結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將總結的機會盡可能地放給學生,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拓展思維。
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提出難度適當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會因興趣而思考,并提出新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去創新。因此,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讓學生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此外,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比如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等等,這樣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另外,在數學的探索創新中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出示結論,而要幫助學生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并且改正錯誤,以發展的眼光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學生時期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較低,常常默認教師的評價,而且常以教師的評價衡量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因此,教師應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贊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與此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我們應該學會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整個世界,教師也應對教學中學生好奇的表現應給予肯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適應時代需求、推動民族進步的重要舉措。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