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阿拉爾市阿拉爾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0)
現在“535”高效課堂,遵從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和“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相結合”的教學原則,轉變教師教的方式:由灌輸向引導轉變,組織、參與、引領、促進學生學習。可以通過對任務的分配來進行合作,不僅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對象都有不同見解,然后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觀察想象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活動組織能力、資料整合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的調查》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遵循教學發展的規律,采取開放性的原則,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就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教學目標也指出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范圍,這有利于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眼光來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
目標設計上主要是讓學生養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通過簡單的實驗,寫成簡單的考察報告,最終形成一系列的思維過程,這種思維過程的最大特點就是系列性,即學生搜要達到的能力是否在不斷遞進中形成的有價值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在與同學的配合中增強學習的互動性,提高學習熱情。通過做一做,適當擴充學生的能力,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既滿足學生的自信心,又是調查結果不會偏離調查主題。
教師巧妙設計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關注我們身邊的事物尤其是容易被忽視的東西,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讓學生懂得自己的責任。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所要達到的有利意識,培養相應的責任感。
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拓展,通過具體調查數據說明了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中,一定要遵循合理、有益的原則,教學模式的設計一定要起到提高學生能力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當這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不能將整個調查計劃全盤扔給學生。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以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根據其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來進行自主擇題,通過調查研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在與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學習到書中沒有的知識。
現在社會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水資源的短缺,讓學生根據當代熱點金鄉調查研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主題選定位對水資源的研究后,就要求學生進行調查,需要有設計方案出來,即為活動過程。
主題的選擇在選題時,首先要求具有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對所學知識的積累和鞏固,另外這個選題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價值。每位學生做好宣傳工作,向家人、鄰居、親戚宣傳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重要性。不僅是學校力量,放在社會上也是具有一定價值的,可以借助社會力量來進行研究,教師在學生的調查過程中,可以提供社會力量來進行幫助。
教學過程的設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教師指導與徐節省動手相結合,本主題實踐活動的實施對象是三年級學生,充分讓學生參與到調查中,創設主題豐富的主線來將整個調查活動連接起來。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他我意識向自我意識轉變的階段,逐步對身邊的事物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但想法又及不成熟,同時動手實踐能力較弱,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引領指導,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及時給予幫助。
在活動準備工作中,教師要與學生充分進行交流,教師的引領作用要充分發揮,教師課前布置學生去查資料來了解所需的選題。為有效地展開調查研究,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此次主題研究的意義。讓學生對主題進行了解,教師在尊重學生的興趣的前提下對主體進行布局,同時教師不必拘泥于單一的課堂中,科技問卷調查、資料整合、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
在質疑調查研究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使用方法的篩選,一般學生都會采用觀察、實驗、問卷的不同方法,可能不同的實驗方法得出不同的結果,在水資源調查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問卷實驗的方法要求學生課前完成兩份調查——水污染和用水量,并提出新穎的問題來對其進行補充。請你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幾條節水的建議。綜合實踐活動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每一次的調查都有相對應的問題。
學生們在進行了勞動成果的回報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匯報結果進行總結,表揚其中值得肯定的部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要對其中不足之處進行糾正,為學生積累經驗,提高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為下一次的綜合實踐活動提供經驗和借鑒。教師在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對全局內容進行把握梳理,對教材要深入了解和研究,以此避免在學生的調查實踐活動中出現大問題。
學生在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學會了積極思維,集思廣益,相互合作,知道了如何改善日常用水習慣,激起了珍惜每一滴水的社會意識,在最終要對調查全過程進行審視,看是否每一部分都達到要求,尤其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實際上就是對問題的解決工程的思考,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要發現問題,問題是調查的前提,設置有效的問題有利于實驗的完美進行。
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在數學的發展不再僅僅是數字的組合,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獨特的魅力,并不像其他知識點具有明確的知識框架,這就要求學生的主體意識與教師的主導意識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實踐中進步,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