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治京
(永善縣溪洛渡高級中學,云南 邵通 657300)
作為作文的根本,選題立意非常關鍵。一篇作文要想出彩,選題立意好就成功了一半。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選題,能夠使得作文的立意有明顯拔高。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去思考文章的選題。如材料作文: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佳節,但前幾年韓國計劃將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此,國內外華人噓聲一片,認為這是對端午節的極度不尊重。請學生們對此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則材料作文,其實包含了端午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習俗等內容,不僅限于韓國搶注申報,主要是要讓學生們去了解這一傳統節日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教育引導學生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這類的選題立意就很高,再通過學生們精雕細琢就可拿出高質量的文章。
作文是一項素材歸集和優化組合的腦力過程。要想寫好一篇文章,除了選題立意要高外,素材的收集十分重要。學生手中掌握了數量充足和品質較高的素材,就會使得文章寫作下筆言之有物、有血有肉。簡單來說,只要我們掌握了充足的高質量的素材,在寫作時就能做到信手拈來,下筆如有神助。反之,平常學習中不注重收集素材,在落筆時就會空洞無物、不知所云。即使勉強拼湊出來的作品,也會顯得枯燥乏味和沒有說服力。高中生經過小學初中的學習積累,已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寫作素材。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講,所積累的素材比較零散和碎片化,缺乏歸納總結和分類。在作文教學時,語文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善于對課堂上和課外讀物的文化素材進行收集匯總。這些素材可以包括唐詩宋詞、經典民間故事、名人名言等,并鼓勵他們把優秀文化素材運用到文章中去,以提升文章整體質量。比如在寫記敘文或者是散文時,老師們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發散思維,嘗試將掌握的古典詩詞名句或者文化典故引用到文章中。如描寫重陽節習俗時,可以引用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也可引用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這些經典詩詞不僅言辭優美,而且耐人尋味。這些素材運用到作文后,其文化滲透力和感染力將大大提升。
作文講究的是文情并茂,既要言之有物,更要修辭得當、文辭優美、觀點正確、情感豐富。高中作文要達到上述要求,既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筆習作外,也要根據文體選擇不同的修辭方法。課堂上,老師們要把培養學生文情和文筆作為重點練習內容。如以愛國主義為題材安排寫作時,老師們可引導學生以文天祥、方志敏等人為例,結合這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和經典名句,講述他的愛國主義故事和情懷。如文天祥作為當時南宋文壇領袖,本可過著富足殷實的生活,但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讓他不顧一切踏上風雨如晦的抗元之路,直至刑場赴死都沒有忘記自己肩上的職責。結合文天祥的例子,老師們在指導學生寫作的同時,要號召學生積極向古人學習,讓他們感受到愛國主義不僅僅是口號,更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以此為契機,老師們也可在這方面教授學生了解掌握古人寫作的論證方式和語言藝術等,并學習借鑒古人怎樣表達個人情感后再去創作,使文章更加充滿人間煙火味。
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一些人存在認識的誤區:片面地把優秀傳統文化與封建思想糟粕等同起來,或者是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是高古晦澀難懂,與現代文化和現代生活差距較大,強調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作文教學,會使學生的作文脫離現代生活。恰恰相反,優秀傳統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也是深深植根于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如春節、清明節等節日,對于全世界華人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戲曲、美食、詩詞、書畫、茶道、建筑等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更是很多人興趣所在。因此,用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高中作文教學并不脫離現實。
要讓高中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并靈活運用到寫作中,這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正確引導,更需要學生們長期的積累和鍛煉。在現實生活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們利用課外時間歸納收集各種有用的素材,嘗試向外界宣傳推介自己所熟知的家鄉特產、民間習俗和民族節日等。也可組織學生們去欣賞京劇、昆劇、川劇等傳統戲劇表演,引導他們善于利用網絡、電視等現代多媒體手段了解各種各樣的地方民歌、戲曲、舞蹈、剪紙藝術、詩詞等不同在優秀文化,為今后豐富寫作素材做好準備,不僅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更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