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羽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東坪鄉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500)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中的提問環節時,應該充分掌握提問的技巧,不能提問的太多,也不能太少,一定要抓住時機,使學習效果能夠有顯著的提升。因為,學生應該在課堂上起著主體的地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進行有效的提問,使學生能夠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教學質量進行提升。
在數學的教學中,教材上很多的新知識是由以前學過的舊知識延伸而來的,所以說,教師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提問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將知識進行銜接,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即能夠復習之前學過的舊知識,還能使學生對于新的知識進行深化【1】。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圓錐的體積》這一課時的教學時,由于學生已經對圓柱的體積和相關知識的內容進行了基本的掌握,而圓柱的體積和所要教學的圓錐的體積的公式是有一定的聯系的。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環節時,可以為學生提供幾個問題,例如:根據圓柱的體積對圓錐的體積進行猜想,說出其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就能夠想到圓錐的體積應該和物體的底面積和高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如果說圓錐的體積和物體底面積和高有關系的話,那么可以說圓錐的體積是由底面積乘高的嗎?為什么這么說?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同底和高的圓柱和圓錐,去研究兩個物體之前存在什么聯系。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為學生提供這三個問題,能夠讓學生對以前學過的圓柱的體積進行復習,還能使學生開拓自己的思維,進行大膽的猜想。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通過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進行問題的設計,使學生能夠對新知識進行充分的接受。
數學作為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在教材中會出現非常多的概念和定率,這些內容不僅抽象,還具有重要的含義,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使用【2】。因此,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應該根據這些關鍵詞進行提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掌握重難點的知識。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倒數的認識》這一課時的教學時,對于倒數的概念:兩個數相乘得1,那么這兩個數互為倒數,學生只能從字面意思進行了解,不能感受倒數的本質含義,因此,學生在進行教學時,首先,應該為學生提供幾個問題,使學生對倒數概念的本質進行感悟,并對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例如:倒數是作為幾個數之間存在的怎樣的聯系?學生是怎樣理解“互為”這個詞的?2 和3 互為倒數。這句話是正確的嗎?為什么?那么0 和1 存在倒數嗎?請說明原因?讓學生通過研究這幾個問題,將比較抽象的概念進行分解,以學生能夠輕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展示出來。當然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主要依據是學生在學習時比較容易出現錯誤的內容,使得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掃清思維上出現的障礙。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將問題問在學習的關鍵處,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優化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
因為小學生在進行學習時,經常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根據本身的學習經驗去學習、思考全新的知識。但是數學知識錯綜復雜,使用慣性思維去思考問題的話,就會出現錯誤。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提問問題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使學生研究新的學習方式。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2、3、5 的倍數”這一課時的教學時,學生已經能夠2 和5 的倍數的特征,導致了學生在進行3 的倍數的探究時,受到之前學習的影響,覺得3 的倍數就是個位數是3、6、9 的數。教師不應該直接將問題的答案告知學生,可以為學生設計幾個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解答,例如:將3 的倍數寫下來,尋找存在什么規律?將3 的倍數個位上的數進行更換,會出現什么不同?學生對3 的倍數存在什么認識?學生將3 的倍數寫了下來,會發現會存在一些個位上不是3、6、9的數,如12、15、18、21 等等。讓學生對之前的想法進行更改,通過教師的引導,對3 的倍數進行探究,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將每一位上的數相加如果是3 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 的倍數。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完成教學的目標,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增強。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掌握一些優秀的提問技巧,適當地進行有效的提問,能夠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