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渠
(彭水自治縣喬梓鄉中心校,重慶 409600)
重視學生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已經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了,但是這樣的教學實施方式會讓學生只知道用數學知識解題,并不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受到傳統理念限制的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就會不斷被淘汰。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還是比較多,學生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與數學問題理解的難度還是比較大,這種教學會導致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不到發展,學生學習的知識只能應用到考試中,學生的生活問題解決能力得不到提升,學生也不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這樣的小學數學學習情況是被動式教學的必然結果,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也會降低,教師想要改變這樣的學習情況,就應該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對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進行培養。
教師只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之后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數學習題練習,這是在小學階段教師經常采取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只能機械式的學習數學知識,學生學習數學學科的興趣也得不到培養,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也很難得到培養。教師沒有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化內容相結合實施教學,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不能相匹配,學生會覺得數學知識學習的用處并不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比較低,最終導致小學數學的課堂更加的枯燥無趣。
高質量的課堂氛圍創建可以讓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引入過程中實施課堂氛圍的創建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課堂上。教師在營造教學氛圍時,可以引用生活化的內容進行教學引入,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學生也能夠了解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例如,教師在《認識鐘表》的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堂引入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在視頻中顯示小麗的周末。在視頻開始時,先展示時間7 點鐘小麗起床,7:30小麗吃早飯等等,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問:小麗是幾點起床的哪位同學知道?這時,學生可能會說:視頻中并沒有說小麗是幾點起床的。教師就可以把視頻調到開始的位置,并且停止在時間的位置,告訴學生:小麗每開始一件事情視頻中都有顯示時間,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怎么認識鐘表上的時間。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充滿興趣的視頻中進行教學引入,讓學生有更高的興趣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教師還將生活化的過程應用到教學導入中,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夠更積極的學習數學知識,既實現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氛圍的創建,同時也實現對學生的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數學課堂學習知識。
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實施教學,可以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自主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化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長期使用生活化的方式實施教學,學生慢慢地就會形成生活化的意識,就會不由自主地將生活問題與數學知識聯系,學生也會自主對生活化內容進行探究,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在《5 的乘法口訣》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舉例時也都要給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實現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一次考試后,教師準備給班級排名前五的學生每個人買三支鉛筆,那么一共需要買多少支?學生開始會利用數數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在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數數是不是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啊?那怎樣才能更快速地得出結果呢?在這樣的引導下,教師對學生進行5 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并且引導學生利用乘法口訣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師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能夠學會利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的問題,同時教師也引導了學生利用數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生活中學生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自然也就會想到利用數學知識進行解決,有利于學生對生活問題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滿足新課程對數學教學的要求。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生實施教學,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不僅能夠學會數學理論知識解數學習題,同時也能夠應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