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峰
(江西省銅鼓縣棋坪中學,江西 宜春 336200)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它要求教師教學中能夠采取可行的教學措施,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真正做到為學生服務。
合作學習實施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教師不注重積極引導學生,導致學習變成了放任自流。盡管部分初中學校開展的語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比較成功,學生也踴躍地參與課堂,教師卻沒有將其責任具體落實到位,不注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積極引導,而是采取放任自流式的教學,影響了合作學習質量。初中生缺少教師的引導,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影響了教學質量。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僅僅隨便地將附近或同排的學生分為合作小組,只在表面上應用合作學習,實質內容卻未被運用。另外,部分教師多次在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給學生開展大量的教學活動,消耗了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公開課上,合作學習使用的次數過多,使合作學習沒有從根本上被執行,僅是形式上的應付。
具體實施時不分析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狀態,隨意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不研究“同質”或“異質”,不致力于引導學生用“合作”的姿態參與,不經常變換成員的角色,不動態地變更小組人數及成員,加之沒有一套與之匹配的評價體系與課堂教學模式,這樣的小組合作體現了較大的隨意性,缺乏理論的指導和實踐的研究,毫無生命力可言,它的最終結局只能是走向“死亡”。
學生在擁有共同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就會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的團結互助,這就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堂上,我是這樣組織合作學習的:
在朗讀教學時,如在教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部分時,要求學生小組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讀出寫作特色。小組里組長就會根據文章分配任務。有典雅文靜的旁白,有學識淵博、質樸方正的先生;有調皮、平時不認真學習的人聲鼎沸的朗讀……組長安排任務,小組試讀,班級展示,每個同學都能根據自己的特色完成自己的任務,朗讀者深入角色,聽讀者記憶深刻,課堂朗讀效果深入人心,學生在朗讀和聽讀過程中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核心。
在糾錯改錯時,講授新課時,會對每一課的新詞語默寫糾錯,一般情況下是一生板演,其余默寫本默寫,集體糾錯環節,對桌互換批改,組長負責統計默寫錯誤較多的詞語,默寫正確的同學負責督促改錯。這樣的組內合作,能讓優秀的同學增強自信心和責任心,有效地幫助組內需要的同學。鼓勵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堅持責任到人,確保每位小組成員有事可做,進而加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在作文教學時,我會在出示作文題目的時候,讓組長帶領組內的同學分析作文題目,把握寫作的要素,甚至可以有素材的選拔,把小組內的智慧充分發揮出來。如在作文《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的課堂上,小組同學七嘴八舌審題,“影響最大”“一個人”是關鍵詞,有的小組同學就會提到“影響”可以是語言,可以是動作,可以是行為舉止,甚至可以是心靈。“影響”也可以是感悟、可以是體會、也可以是親身經歷。如果“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是大家熟悉的人,要求這個同學把自己寫的片段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給他參考意見,豐富語言,提高作文水平。
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當中,沒有一名同學是獨立存在的,都需要和其他成員共同解決問題。語文老師對一個個體的表揚需要轉化為對小組的表揚,以團隊的形式獲得獎勵更能讓學生充滿斗志,品嘗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獲得豐厚的情感體驗。基于此,語文老師需要做好宏觀上的引導,在課堂上注意角色的轉換,和學生共同處理問題,激活學生認真學習和積極討論的思維。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語文老師讓學生討論哪些方面表達了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激烈的討論之后讓小組代表自由發言,并對表現好的小組提出肯定和表揚,能夠激發全體初中生認真討論的欲望。
如果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那么小組合作的學習就徒有虛名,由個別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優秀學生承包所有學習任務,課堂也就成了個別人的展示舞臺,久而久之,優秀的學生更優秀,大部分同學沒有得到鍛煉,仍舊止步不前,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與共同發展的初衷不符。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分工明確,責任到每個人。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要有一定的任務:小組長負責召集組員,制訂合作計劃,安排學習任務;督察員負責督察本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當組員出現意見分歧時,協調好內部關系,避免矛盾產生;記錄員負責將組員的意見、看法逐條記錄并進行分析,帶領大家將合作討論向縱深方向深入開展;發言人負責整合本組的意見,將小組學習成果在全班展示交流。一段時間后,職務要輪換,這樣能最大限度地鍛煉小組成員各方面的技能,增強學習興趣。每一次互換都是組員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理解的過程。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小組成員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融洽,合作意識增強,合作技能也不斷提高。
總之,學講計劃理論與實踐為我們打開初中語文教學的新天地,促使我們不得不在已有的教學方式下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與行為,為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