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給娜·巴熱提
(伊犁師范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伊寧 835000)
大學輔導員,尤其是大學新輔導員進行學生心理疏導工作時的輔導方式、輔導理念決定了學生的思想發展、行為發展,是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必要輔導手段,因此,提高大學輔導員,尤其是大學新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逐漸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教學焦點,對教師的心理輔導能力的培養、提升成為教師綜合素養提升的關鍵。
在我國,高考是決定學生未來發展的核心一環,當學生在高考完畢順利邁入大學校園,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在升學初期都會出現自我放縱現象,對于突然轉變的教學形式、教學環境充滿自由釋放感,尤其是進入大學階段,家長對學生的監督、管理會出現明顯的狀態變化,學生的心理發展、思想發展相對自主化,因此,在大學學生的自由成長過程中,學生一旦出現思想誤區,就只能通過班級輔導員進行即時的疏導、引導,但留意觀察不難發現,大學時期的新輔導員對于學生問題心理的疏導方式較為單一,經驗較少,進行學生的對話疏導或者情境疏導時,難以切實的與學生站在一起,且較多的以對立談話形式進行,容易使學生將之前積累的教師排斥心理引爆,進而出現逆反心理,不僅達不到疏導的正向效果,還會使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關系不良發展。
許多新任大學輔導員展開心理輔導工作時,對于學生會出現的問題心理的認知較單一,認為自身也是從此階段度過的,因而很容易就可以與學生建立互動關系,往往就忽視了學生對于未經階段的想象的不真實感,學生更為關注自身當下的情緒體驗,無法完全感同身受的與輔導員建立心態共鳴,再加上輔導員對學生的定位認知偏成人概念,認為學生在心理輔導下的心態轉變主要還是在于學生自身,因此就輕視了輔導工作對學生的思想疏導影響力,形成心理輔導工作開展的惡性循環,最終,新輔導員對于班級學生的心理疏導淺層、片面、態度不端,對于學生的正向價值引導欠缺、失時,心理輔導工作進展緩慢,然后由于細節工作的不及時,整體的教學工作展開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在我國,大部分大學的輔導員都不具備心理教育相關的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都是較為主觀的以個人體驗為主,從個人視角進行學生的疏導、引導,所以,疏導工作的開展效果充滿了不穩定性,易于共情的學生可以獲取疏導實效,較為難溝通的學生則會充耳不聞,因此,在大學新輔導員展開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前,需要對他們進行心理知識與實際輔導技能的相關培訓,讓輔導員們認識到心理輔導工作的重要性,將“用心育人”理念貫穿始終,并且在今后的心理輔導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使用專業的心理知識及技巧、方法幫助學生走出問題心理,解決問題心理,做到師生互通、平等關懷,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關注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心力情況,綜合考量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危機預防。
大學新任輔導員開展班級學生心理輔導工作時要明白學生與教師的詞匯定義及定義本身所決定的立場是切實存在的,在學生的潛意識里教師就是權威、遠觀、不對等的身份代表,即使大學階段的學生相對學習壓力驟減,互動較為自由,但是,對與輔導員建立毫無嫌隙的朋友關系也是顯然不可能的,因此,大學輔導員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盡可能地弱化學生與教師的對立關系,積極的觀察班級學生,把輔導員的身份進行多樣化拆解,淡化師生距離、淡化教師角色,以契合學生視角的心理看待學生在大學階段所遇到的問題,不主觀提供直觀參考答案,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將學生的煩惱、情緒、挫傷等進行傾聽,幫助學生釋放不良情緒,降低心理戒備,實現特定身份的模糊化,最終完成輔導工作的實效化。
大學階段新入職的輔導員要想做好班級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不僅需要放低身份角色感,與學生建立傾聽關系,還需要在掌握心理輔導技巧、輔導技能的同時在輔導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心理情況給予學生對應的輔導方式,因人制宜,將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觀察了解、理性的檔案數據、學習情況的掌握等統統作為輔導參考,發展全面多樣輔導方式,不固化、不設限的深入心理輔導工作,以此幫助學生安然解決心理危機,然后將自身的處理方法與其他輔導員進行交流總結,提煉出輔導方法的優點與缺點,助力后期多方式輔導的靈活轉變。
綜上所述,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隱性影響著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要想使大學新任輔導員在開展班級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時切實有效、專業、全面,就需要新輔導員先行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輔導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繼而不斷提升自身,完善自身,補充有關心理輔導方面的資訊及相關技能,為學生的心理輔導做好全面輔導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