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金發
(湖北省安陸市辛榨鄉辛榨中心小學,湖北 安陸 432615)
在實際教學實施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對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并不重視,只是將其作為一門次要學科進行教學,并沒有將其重要的作用以及教學地位展現出來。在現階段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都是采取劃分教學重點的方式實施教學,將重點劃出后讓學生進行記憶,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而且教師教學的方式過于死板,學生也不愿意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這樣因素的影響下都會導致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想要實現高質量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將其教學價值充分地體現出來,就需要教師重視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并且愿意在教學上進行研究和創新,這樣才能體現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價值,才能實現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如果只是利用理論知識講解的方式對學生實施教學,很難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特別是針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此時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主觀意識和想法,所以教師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更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興趣的激發,讓學生真正在體驗中學習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相應的知識,同時在學生愿意學習的氛圍下教師也更容易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教師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在視頻中顯示小學生的生活:起床去上學,過馬路,上課,周末參加活動,當志愿者等等內容,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這個視頻中有哪些內容是和法律相關的?學生就會根據自己對法律的了解,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存在遺漏的地方進行補充,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的生活,自己生活中的這些內容哪些是和法律相關的?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觀看視頻探究,并且結合法律與自己的生活探究生活中的法律,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生活與法律的聯系,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律意識,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教學改革中要求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體現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讓學生自己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究和學習,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更為重要,有利于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實施。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注意要將學生作為主體實施教學,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我們受特殊保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案例材料,之后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對材料進行探究分析。在材料中顯示,有幾個小學生經常逃課去游戲廳玩,沒錢之后還會向年紀小的小朋友要錢。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探討,材料中的幾個小學生做法是否正確,都錯在哪里?這時學生就會在小組內針對這個資料進行探究和分析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會更高,學生的印象也會更深刻,之后在所有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一組都選出一個代表將本組成員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開展可以讓學生自主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探究和學習,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會得到拉近,同時學生也能夠總結出正確的觀念,能夠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很多知識以及思維能力的積累,但是本身還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對于很多事情以及現象都還不能擁有正確的認知。教師在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道德觀念,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更正確的思維,才能實現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學會反思》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并想一想這件事自己做的好還是不好,并且總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哪里,如果能夠重新做一次自己會怎樣做。教師這樣的教學就可以將學生引導到反思的環境中,讓學生投入到反思的過程中,在學生自身經歷過反思后才能更好地體會反思的作用和價值,在學生實踐中教師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在被不斷培養的過程中,所以對小學生實施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就更為重要,正確的對小學生實施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同時還能讓學生得到素養的提升,實現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