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江蘇醫(yī)藥職業(yè)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高職院校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的主陣地,應該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融合。目前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接受度不高,在教學中的教師與授課手段也亟需改進。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思政課程中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宣傳教育作用,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專業(yè)要求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思政教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利用新的教學手段向高職院校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中高揚馬克思主義的旗幟。
青年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未來建設者。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上的拜金思想等不良思想逐漸盛行,導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不高,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學習效果不明顯,對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產(chǎn)生了影響。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融合可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對目前我國的特色馬克思主義進行全面的普及。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與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形成了我國思想文化的繁榮、形成了多元化思想潮流的帶來,各種思想上的沖突隨之而來。多元化的思潮給涉世未深的學生們的思想觀念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極影響。目前我國的經(jīng)濟社會正處于經(jīng)濟模式轉(zhuǎn)型的關(guān)鍵時期,現(xiàn)在的社會狀況給我國經(jīng)濟帶來好處是一方面,但是也對現(xiàn)在人們的思想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
高職院校將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融合之后對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重要的幫助。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保持正確的處世觀。根據(jù)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融合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價值教育能夠培養(yǎng)出正直、善良的高職院校學生,不斷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出合格的馬克思主義接班人。
在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融合過程中,需要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充分的與高職院校教育進行有效的結(jié)合,利用優(yōu)秀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對思政教育工作進行體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融合可以提高思政課對學生的長久的教育效果。學習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知識學生可以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實現(xiàn)人生現(xiàn)實的升華。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融合過程中需要高職院校對教學體系中的思政課程進行教學體系的改革。改革之前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滯后于時代,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社會中產(chǎn)生的熱點問題,和高職院校學生面臨的各種思想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因此,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轉(zhuǎn)化為易于理解的通俗道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吸引學生。
思政教師的教學水平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融合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的教師要加強對自身馬克思主義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要具有堅定的馬克思政治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黨性和階級性。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終身學習的準備。需要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在思政課堂上形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與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學習互動,思政教師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的授課內(nèi)容越容易理解,就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融合需要根據(jù)時代的要求,利用新型科技支持的新型教學手段,不斷地滿足高職院校對思政課程的要求,通過各種新型科技教學手段去塑造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教學體系中的高地位。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突出精神建設作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充分融合,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能夠樹立高職院校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