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梅 鄧文靜
(資陽市雁江區中宏保險特殊教育中心,四川 資陽 641300)
與普通人相比,特殊人群可能在生理和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上會遇到不同程度上的難題。特殊學校的創建,旨在利用專業的教學使特殊群體在社會中實現自我滿足和需求[1]。積極面對人生,全面融入社會的意識和自尊,建立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然而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他們會在課堂上出現刻板、沖動甚至破壞性的行為問題,這些問題會加大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難度。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培智班在班級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正向行為支持理念探究班級管理的有效措施。
部分特殊學校在進行培智班的班級管理時,沒有及時更新教育管理念,主要體現在:由于每個學生的障礙程度不一,甚至是很多學生都是多重障礙,以及部分家長不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導致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難度大大增加;其次特殊教育是難度最大的教育,特殊教育專業不同于其他的專業,特殊教育專業有自己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從業人員要有一定的專業性知識,還要具有特殊教育教師的必備技能,但是現在的特殊教育教師在崗后接受的專業培訓不夠,特殊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時,而且特殊教育教師必須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這些都導致特殊教育的教師不能更好地對培智班級進行管理。
與普通班不同,培智班的學生情況相對復雜,主要是智力障礙、腦癱、孤獨癥等在發展上存在缺陷的學生,而且他們在學校生活的適應上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常常出現行為問題,因此加大了教師的管理難度,不但需要教師具備極高的耐心,而且對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然而實際上培智學校部分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從而導致其難以及時有效地處理班級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此外,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盡管有足夠的耐心,但是很難深入了解學生發生行為問題的原因,從而降低了培智班的管理質量和教學效率。
培智班中的特殊兒童大多存在先天缺陷,而培智教育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規范學生的行為,完善其社會認知,培養其自主生活能力,從而使其有效地融入社會生活。然而部分培智學校在日常教學中并沒有加強學生行為規范的管理力度,在文化教育上與普通學校沒有顯著的差異,從而使學生難以獲得利用自身發展的知識和能力,進而降低了班級管理的質量。
正向行為支持指的是利用教育方法發展學生的正向行為,并適當調整環境,從而起到預防或減少學生行為問題發生以及改變學生生活方式的作用。
作為社會上的特殊群體,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耐心,積極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及時處理班級管理問題,并營造正向的班級氛圍,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規范學生的行為,從而加強培智班的管理質量。其內容主要體現在:依據學生的能力和發展規律制定合適的班級公約、班級作息等,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向的行為規范;培智班班主任應該綜合考量學生的特點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室座位、物品的擺放、班級活動區域的劃分以及學習材料的放置等,以避免學生發生摩擦、沖突和不愉快,從而破壞班級的秩序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同時制定風險預防方案,以便于及時解決學生的行為危害問題;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可以制定平衡且高度可行的日程表,并貫徹有效管理班級行為的制度;班主任以及所有任課的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專業、平等地對待學生,從而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明確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班級的規則和功能,為學生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
學生的自我管理主要體現在積極參與班級的布置任務和班規的制定、使用班級日程表、學習上的自我整理以及尋找學習伙伴等。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業以及日常需要攜帶的物品進行記錄,使學生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整理方法,從而及時整理自己相關的學習資料、材料等內容。其次,教師分配學習伙伴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不能實施強制性的措施,要讓學生了解合作學習的優勢。
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出發,班主任在解決學生的行為問題時,正向行為支持理念下的實施步驟主要包含:第一,選擇并定義學生的行為問題;第二,通過教師訪談、觀察等途徑進行行為問題的功能性評量,及時反饋班級的優勢和劣勢,診斷班級行為;第三,制定班級正向行為支持計劃,并擬定介入的預期目標,教師在實施介入策略之前需要專家進行分析并給予專業上的支持,同時教師要進行介入策略的自我評估和監督,以便于對正向行為支持理念下的行為介入進行效果評估。
教育工作者的相關研究表明,學生周圍的人群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承擔者,不但起著教學引導的作用,而且還需要管理班級繁雜的日常事務。特殊學校是為特殊群體創建的,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更需要給予學生精神上的關愛以及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提高特殊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大特殊孩子以后就業的范圍,因此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培智班班級管理的質量,班主任應該落實正向行為支持理念下的管理措施,進而促進特殊學生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