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君
(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土橋鎮十四戶中學,吉林 長春 130400)
受中國傳統教育體系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占據了相對的主體,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倡導者和領導者,并且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教師作為領導者只一味地向學生灌輸刻板教條的知識,所以很大程度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限制了教學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若想學生獲得真正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就必須改變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狀況,調整教學內容,調動起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回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之中,將學生被動的學習化為主動地探索。可以適當在教學方法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更好地幫助學生在課堂之中集中注意力,保持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要將課堂有效的延伸,為學生布置一些課程之外的歷史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此過程中更容易形成一個獨特的歷史體系。在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也對教師的歷史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為學生解惑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知識水平,使教師和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共同進步。
在大部分學生看來,歷史是嚴謹的,這往往會造成學生對歷史學習有所排斥,然而任何一門學科若想真正獲得核心素養的提升,都建立在學生自身的興趣與熱愛之上。學生只有自身建立了對學習的興趣,才會在教學課堂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之外主動地探索和學習,深入研究,獨立拓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如何在歷史課堂上激發學生對于歷史文化的興趣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關鍵的問題。這需要教師有效的分析現階段學生的興趣和心理,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布置課程。例如,教師可以在歷史課堂上引進多媒體的教學模式,以科技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近年來在我國的教學課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因其形式多樣、趣味新穎吸引了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重新帶回到課堂之中。并且多媒體教學可以更加直觀和靈活地將課本中的內容轉換為學生喜歡的模式,更便于學生深入理解和研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而多媒體信息覆蓋范圍廣,二者的有機結合可以使歷史教學課堂更加豐富,使學生可以更加完整的感受到歷史事件,激發學生興趣。
如,教師在講述《中日甲午戰爭》這一章節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材內容有效延伸,添加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播放社會熱點問題,引發學生對于中日關系的強烈好奇心理,并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引起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更容易主動的融入到課堂學習。在此基礎上,學生因為本身對中日關系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講述課堂內容時,學生會更能感受到文章的深層主旨。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當時的戰爭背景圖片,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增強學生對于歷史戰爭事件的直觀感受,給學生以視覺和心靈上的沖擊,引起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進而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歷史知識是復雜且枯燥的,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信息需要記憶,學生在記憶歷史事件與年份時,往往會因為數據量大難以將其一一對應,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歷史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轉換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以創設情景的教學模式,提高歷史教學的課堂趣味性,將學生置身于歷史環境之中,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也降低學生對于學習歷史文化所產生的抵觸心理。例如,教師在引入教學內容時,可以利用一些情景扮演來推動課堂,選擇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使歷史事件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重現,增強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更有參與感,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課堂之上,從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展開奠定基礎。
在如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背景之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了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初中歷史教學因其教學內容復雜,往往在教學課堂上難以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果。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引進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融入創設情景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課堂。趣味性的課堂內容和課堂活動會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學生對于初中歷史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心,促進歷史教學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