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素媛 周威 高卿 茍海燕
(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51)
《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是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主要培養學生編制招投標文件的能力,處理和解決開標評標過程中問題的能力,以及簽訂合同和工程索賠能力。我團隊在承擔《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有一些思考和實踐,與大家探討。
大多數院校《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沒有配備實訓課程,實踐教學嚴重缺乏。部分教師現場經驗匱乏,對實踐環節不夠重視,偏重于理論講授,且缺乏企業資源,不能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使得教學內容與工程實踐脫節。
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采用傳統的講授法,難以吸引學生興趣。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學生只能作為“看客”,無法真正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學生學習效能感低。
《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綜合性強、政策性強、實踐性強,該課程建立在前導課程工程制圖、概預算與施工組織等課程的基礎上,涉及到的前導課程的知識點很多,這就需要教師掌握豐富的綜合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并根據當今行業發展進行剖析,聯系當今市場中的實際案例,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但目前能夠達到這一要求的教師較少。
以本校為例,該門課程的考試方式過于死板,采用傳統的筆試的形式,考核內容主要是基本概念、法律條款等。學生通過考前突擊的方式就可以順利通過考試,此種模式會使誤導學生,不利于學生的深入學習,也不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水平。
首先根據專業特點選擇合適的教材,以本校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選擇我院教師與合作企業一起編寫的“十三五”高職高專規劃教材《鐵路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該教材結合項目法教學特點和鐵路建設工程實際應用的需要進行編寫,融入大量案例。除了教材的正確選擇之外,還要豐富教學資源,我們以學校智慧課堂為平臺創建課程教學資源庫,及時補充更新資源,選用最新行業案例,保證教學資源的時效性,并引用愛課程、慕課等優秀線上課程資源以及專業論壇等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自學平臺。
深入企業調研,探究行業發展現狀,了解招投標相關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針對企業需求制定課程培養目標。增加實踐學時安排,并將實踐學時真正充分利用起來,安排學生到企業開展認識實習、頂崗實習。并邀請企業專家針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指導,真正實現做中學。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真實工程項目貫穿全過程,進行情境化課程體系重構,將教學分為5 個教學情境,18 個小任務。通過實施項目化教學,采用情境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學生采用小組協作法、角色扮演法等學習方法。如在講解招投標文件時,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協作法,分組完成招標文件與投標文件的編制。在講解聯合體投標這一部分內容時,由學生分角色完成情景劇,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在講解開標這一部分內容時,由學生分角色扮演,完成開標過程,并連線企業專家對現場模擬情況進行點評,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加強了師生間的情感溝通。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支持年輕教師深入一線企業兼職,增加現場實踐經驗,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各級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針對該課程組建教學團隊,集體備課,共同磨課,提升教學質量。從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實操經驗的專家,指導課程的實踐環節,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過程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狀況、參與狀態、學習方式、學習表現等。考核方式采用小組內互評、小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注重過程考核,對每一個子任務、每一次課后實踐進行綜合評價,使考核結果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
我院教師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技能比賽。針對本門課程,組織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參加了第三屆全國中高等院校BIM 電子招投標大賽,通過前期的課程改革,改善了學習效果,增強了學生參與比賽的信心,并取得了大賽全國三等獎的成績。為今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樹立了信心,實現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目的。
通過對《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進行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采用項目化、情境式教學法,有效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生課堂滿意度、課后作業正確率、課后工作任務完成情況比前兩屆學生有顯著提升;小組協作學習和小組間PK 的形式,提升了學生的團隊意識;通過加強實踐教學,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參加BIM 招投標比賽,使學生獲得了職業自信;通過企業專家的指導,使學生明確了未來就業方向,學生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有了積極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