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連
(云南省勐海縣教育體育局教育科學研究室,云南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666200)
教師主導課堂的傳統教學,學生沒有機會對知識進行探究和學習,更多的都是教師給學生講解,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習知識,學生這種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而且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科中,其中包含的知識內容只有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和體會才能讓學生透徹理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識,所以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得到更高質量的教學。
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很多內容都是一些理論性的知識,本身學習起來就會比較枯燥無趣,教師在教學中也不進行教學的創新,只是讓學生對直接記憶知識,這樣的教學會導致道德與法治的課堂非常枯燥無趣。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學會創新自己的教學,轉變死板無趣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給學生創建活動情境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更有熱情參與知識的學習,參與到情境活動中。
信息技術等教學輔助工具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創設活動情境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好輔助教學工具的作用,創建生活化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更好的氛圍下學習與探究,實現學生的高效學習。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對學生實施情境的創建,可以利用圖片、視頻以及音頻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中,讓學生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學習,所以教師應該注意自己對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應用。例如,教師在《我和大自然》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花花草草、小河、樹林等等畫面,還可以給學生播放小動物在森林中游戲的視頻,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大自然中的景象,進而讓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保護動植物,熱愛自然環境的重要意義。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創建大自然中的活動情境,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觸發學生的情感,最終實現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的高效教學,讓學生在體會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感受。
小學生了解以及熟悉的生活化內容比較少,學生最熟悉的還是自己身邊的這些事物,所以教師在給學生創建活動情境時,應該學會借助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參與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的應用,增強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將活動情境的教學價值展現出來。例如,教師在《裝扮我們的教室》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建活動情境,讓學生做主布置一次教室。在開始布置前,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自己布置教室的想法,之后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想法給學生分配任務,在這樣的活動情境中,學生都會為了布置出更好的教室努力,學生也都會積極參與到教室的布置中。教師利用生活化內容創建活動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中,學生在情境中能夠體會到裝扮教室的喜悅,學生也會更愿意參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就會提高,教師也能夠實現對學生的高效教學。
在課堂上學生之間能夠實現互動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氛圍的提升,學生也能夠更好地體會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需要學習的內容,還能將學習的內容應用到實際中。在進行活動情境的創建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建辯論或者演講等等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需要對相應的內容進行分析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辯論,所以這樣的情境創建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的高效學習。例如,教師在《當沖突發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舉辦一次主題辯論會,主題設定為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正方的同學認為:在發生沖突后應該主動道歉,避免沖突的惡化;反方的同學認為:在發生沖突后應該講道理,據理力爭。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抽簽的方式選擇自己所在的隊伍,之后開始進行辯論。在這樣的辯論活動情境中,學生在不斷辯論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發言了解到每一種解決方法的優勢和劣勢,了解到應該怎樣解決沖突才是最正確的。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清晰地學習知識內容,教師還可以在學生辯論后對這個問題進行總結,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會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同時加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知識的應用。
利用活動情境實施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生活化內容以及課堂實踐活動等等方式幫助學生創建活動情境,讓學生更好地利用活動情境學會知識,明確道德與法治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