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財
(瓦房店市趙屯鄉中心小學,遼寧 大連 1163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是強制地學習;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機,是學習的催化劑。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教師就必須激活課堂,引領學生進入積極向上、輕松愉悅、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學習活動中。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他“樂學——愛學——會學”。
為學生營造和諧、愉悅、寬松的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數學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托;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原有抽象、邏輯、符號化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直觀、真切,縮短時空距離,掃除學習障礙,有利于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分類》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已準備的自己最喜愛的東西(玩具,圖片,水果),提問:“同學們都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理解掌握了分類的思想方法,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從而愛上數學,迷上數學,離不開數學,能靈活運用數學。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價值的數學,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在授課時,有意識地結合所學內容,有的放矢的介紹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所用到的數學知識。使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通過生動實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求知欲,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例如,在學習“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從實際活動中去感知人民幣的各項功能。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跟著家長去超市購物,并且記住所交易物品的價格,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告訴大家是怎樣購物的,并且再次模擬購物的過程,從實際當中感受到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及其用途,學會人民幣運用和換算,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
讓學生品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以真摯的愛生之情去換取學生對教師的好感。不在課堂上輕易指責學生,常常給學生以鼓勵和支持,與學生產生情感交流。創設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樂于學習。缺少情感參與沒有情感體驗的課堂,是干枯乏味的課堂。同樣,沒有情感體驗的學習,是缺乏靈魂與活力的不完整的學習。沒有成功喜悅的學習,只會使學生厭倦,終身學習的習慣也總是伴隨成功而產生。所以,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成功享受學習的樂趣。想方設法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愉悅。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時,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堂上,我們應多讓學生實踐操作,運用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體驗知識建構的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活動中培養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認識人民幣后,我們開展了"小小商店"的活動,全班孩子積極參與活動,討論各種實物的定價,并制作好標簽,分小組推薦“售貨員”“收銀員”,其余同學充當“顧客”。活動開始,買頂帽子8元6角,怎樣付錢呢?這一場景真實地在線了孩子們的生活,他們頓時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到活動中,既鞏固了人民幣換算的知識,又培養了孩子們的經濟意識和競爭意識。在游戲中,學生學而不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游戲性情境,把教學內容寓于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教學內容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學習知識,提高興趣,培養能力。例如,在課堂教學時,組織一分鐘搶答游戲。老師事先準備一些數學口答題,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3 名學生作代表。然后由老師提出問題,讓各小組搶答,以回答多者為優勝。學生在游戲中會聚精會神,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要學的知識,從而大大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數學教學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活動”,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作為數學教師更應該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不斷地變化中尋找突破,尋找出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