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文俐
(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重慶 400000)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自身應該具備的、可以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品格,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語言能力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許多方面,例如語言技能、語感、交際技巧等,具體體現在英語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所以英語教師要從四項基礎知識出發,注重培養學生對于英語內涵的理解,加強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
文化品格的重點旨在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內涵,做到尊重并理解不同的文化特點。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下,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需要優秀的英語人才,所以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國際文化素養以及實際溝通能力。
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主要包括推理分析、判斷、運用英語進行理解表達等活動。思維活動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基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掌握扎實的英文基礎知識,因此英語教師要善于引導初中生運用簡單的英語思維,理解英語文章的含義,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習能力主要指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際策略。學習能力是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是英語人才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只有初中生自身具備了學習能力,才可以在未來的英語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初中英語教師通過對學生開展英語閱讀核心素養的培育,使得英語閱讀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對于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首先是詞匯量的積累,隨著各國之間交流的日益密切,初中生需要學習的英語詞匯越來越多,但是部分地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才開始接觸英語,對英語的學習十分陌生,導致個別學生對于英語學科存在抵觸心理,另外大量的詞匯需要記憶和理解,大大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主要以卷面成績驗證學習成果,在英語科目的考試中,教師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英語試卷的閱讀及解析,這樣不利于學生深層次的研究文章思想,最終會影響學生對于題目的判斷。
由于課程安排體系中英語課時是固定不變的,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只注重知識的講解,缺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意識,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了英語學習的主動性,長此以往將難以滿足我國對于全方位人才的需求。
由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素,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局限于通過大量記憶單詞來達到順利閱讀的目的,而是要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生動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授課中,教師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后,再進行題材相關的課外拓展閱讀,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互相討論彼此最喜歡的旅游地點、在旅途中有何趣聞等,既能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又可以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加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閱讀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文章內容,根據教材推薦相關的文章,以便讓學生對于類似的文章進行分析和點評,比如該文章的寫作手法、表現方式等。在閱讀的開展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某些環節,烘托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Will people have robots?”,讓學生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展開對人類未來生活的想象。
由于初中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所以英語教師結束課堂教學后,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能力是不同的。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差異性特點為基礎,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閱讀能力分為三大類:優秀生、中等生以及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便于教師有針對性的完成教學任務;其次將課堂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讓學生在教師的輔助下,完成對閱讀內容的誦讀,第二由教師對新學習的詞匯以及文章中的句型進行講解;第三教師帶領學生感受文章背后的異域風俗及感情色彩,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及英語綜合素質。
總之,初中英語閱讀是英語課程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將初中英語閱讀的核心素養融入日常教學中,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培養綜合素質,以滿足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