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遠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第二小學,河北 保定 074200)
教師要全面領會和理解數學主題圖,這是合理運用主題圖的基礎。教材上的主題圖一般都是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也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場景。首先,數學教材及主題圖是靜態的,主題圖出示的也只是情境中的一部分,這就需要教師考慮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對主題圖進行動態的還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課堂演示等方式,為學生創設再現情景,讓學生經歷主題圖所描述的全過程,加深學生對主題圖的理解,在活動中讓小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其次,在教學時,要結合教學實際,注重動態教學設計,以期更好地達到主題圖所要求達到的預期目標。教師因當根據學生的自身經驗和生活常識去開發利用主題圖。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分析主題圖,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引導他們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識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一幅主題圖往往涵蓋的是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對于主題圖的教學目標,教師比較容易把握。新課標下的主題圖新增了許多單元主題圖,它的特點是把單元各個知識點之間進行串聯、融合,放在同一個活動場景里。圖中的各個知識板塊既是整體的一部分,又是相對獨立的學習內容。所以,當一幅主題圖呈現在學生面前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畫面,有序、完整地說出整個插圖所表達的意思。使原本相對信息容量大的主題圖,轉化成相對信息量單一利于學生理解的“分解內容”,不僅僅要讓學生說一說,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跟要讓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思維到圖中搜取數學信息,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從而體現主題圖應有的價值。
教材中的有些主題圖信息量過大,不利于學生對圖片中信息的提取,有些主題圖創設的場景則是學生較少接觸或是沒經歷過的,對知識的引入幫助較少,教學中可以將主題圖適度改編,使其更符合實際,才更有利于教學。例如五年級下冊《2、5、3 的倍數特征》一節中,在討論2 的倍數特時書中用一個進電影院的圖片引入,圖中孩子們根據電影票的單雙號進入電影院,現在的電影院大多數是小廳放映,很少有單雙號進入的情況,老師可以換個例子導入,例如五年級上冊學過的身份證,身份證的號碼倒數第二位表示性別,這時可以提問學生,女性是單數還是雙數,男性是單數還是雙數,這樣既引入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識。
新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配以相關的主題圖。但是主題圖并不一定都要在新課伊始時呈現,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需要適當調整。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本節課是以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為載體,培養學生轉化的思想方法。教學時首先復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然后直接出示一道異分母分數的加法,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又該怎樣算?然后試算,討論總結方法,再出示主題圖,讓學生用總結的方法算一算。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學生又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主題圖教學放在哪個環節其實都可以,作為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心理起點及材料的特點等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教學,才能發揮主題圖的最大功效。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雖然教材所提供的學習材料是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經驗選擇的,目的是調動學生愿意學習的積極情感。但畢竟不同地區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活動經驗以及思維方式不盡相同,他們無法設計出適合所有地區學生的學習材料,因此,在運用主題圖時,根據實際情況,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改編。如《認識圓柱》這一課,就不能只呈現主題圖,還需要利用教具,讓學生摸一摸切實感覺圓柱與其他圖形的區別。還有的主題圖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不利于啟發學生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質疑的眼光看待主題圖,替換不能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和難以再現的主題圖。本著“緣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對主題圖進行合理加工處理。
我們若能有效地運用好主題圖,一定能使數學課堂煥發出新的光彩。然而其豐富的內涵往往令教師很難真正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有的教師忽視主題圖棄之不用,主題圖成為了擺設;有的教師只是開課創設情境用,對主題圖的功能價值定位不夠;有的教師使用形式單一、缺乏靈活性,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還有的只停留在表面與淺層上,不能正確把握、合理利用,缺乏有效開發與深加工,使得主題圖失去了其應有的數學價值。過分崇拜和依賴主題圖,照本宣科、一成不變,是教學缺少靈活性、創造性,不應讓主題圖牽著走,而是要讓主題圖成為有效教學的輔助工具與手段。
如不注意這些問題就會嚴重阻礙了主題圖的正確使用,不能有效地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作為主題圖的使用者——教師,必須克服這問題,充分認識主題圖在數學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準確理解主題圖所反映的學習內容和所蘊含的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對主題圖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創造性地運用。
總之,新教材主題圖的使用拓寬了我們的教學視野,為我們有效落實課標理念提供了載體。它體現“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的基本理念,具有靈活性,開放性,易接受等特點。圖畫的風格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富有兒童情趣,便于學生觀察,也便于教師利用圖中景物與學生交流,學生能從中受到教育。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題圖”這一特色,理解其意義和它的價值所在,讓“主題圖”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