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俐蔓
(重慶市云陽縣向陽初級中學,重慶 云陽 404500)
個體的生存和發展不能脫離群體而獨立存在,集體為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成長成才提供大環境。初中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為其日后步入社會奠定了人格魅力,而教書育人是學校的主要場所之一,因而初中班主任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是現實所需,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
初中生的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參照模仿的對象,班主任老師是管理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體,班級的管理模式會對學生身心產生一定的影響,班主任自身形象的塑造對學生的言行起著表率的作用。因而,教師在同其他教師、學生交談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文明用語,以平等的姿態對學生進行說服教育。學生可能在家嬌生慣養,并不會做家務、打掃衛生,對于教室衛生的清潔和打掃可能會“任其發展”,因而教師可以明確指出衛生管理習慣出現問題的地方,并以身作則,一旦看到教室地上有灰塵、泥土、廢紙等,教師可以拿起掃把(拖布)進行清理,相信學生們看到這一場景時會受到啟迪,如果他們發現班級較臟時,就會第一時間進行清理。對于學生上學遲到的問題,班主任可以提前一段時間來到班級,并做好課前準備,通過班主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會遵守時間觀念,每天提前來到教室整理好學習所需的教材、紙、筆等,逐漸地學生們會在班主任言行舉止的帶動下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此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還離不開規矩的樹立,由于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其需要得到尊重和關注,班主任可以組織班會讓學生對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意見,再以班級成員表決通過的方式決定最終的管理制度,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那些先前認為班級管理不合理的學生而言,他們會“毫無怨言”地去遵守和維護由班級全體成員制定的班級制度。
環境雖然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品質的好壞,但卻會對其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因而,班級風氣的建設對初中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十分重要。對于班級班風的建設,班主任可以采取有效的管理理念讓學生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合作的必要性,例如在進行所教授的課堂中,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在交流和討論中,學生就會形成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在校級運動會接力比賽中,贏得比賽的團體第一會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體現,并會對其他同學的參與和付出感到認同,并產生濃烈的集體榮譽感,但如果接力比賽中由于成員之間的配合度不好,可能會導致失敗,班主任就可以利用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在其他體育項目中發揮優勢,加強組員之間的配合,并告訴學生只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就會戰勝一切困難、挑戰一切不可能。
通過具體事例不僅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形成集體榮譽感。集體意識的培養可以體現在學校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意識能力的培養倚仗班主任的組織引導,科學的方法會讓初中生感受到和風細雨般的滋養,班主任應在細節中讓學生感受到小事不“小”,簡單的事也可以成就大事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班級的主人翁意識,將上課認真聽講、作業積極完成、保持教室衛生清潔等視為日常必做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了課后作業或其他事情,教師應時時刻刻地關注班級學生的一舉一動,讓初中生時時刻刻地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愛。當社會中出現公交車占座、高考冒名頂替等熱點事件時,教師可以通過班會讓大家集體討論事件的優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效的判斷能力。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因而教師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其為自身的行為負責,并以班級主人翁的地位去完成班級管理任務。
班集體既是學生成長的外在環境,也會為學生行為舉止提出一定的約束力,如果班級中的學生感受到為集體增光和為班級抹黑的差別,就會形成是非榮辱觀。通過集體活動的開展,就會讓學生在體驗和實踐中形成維護班級利益、增強服務班級的責任意識,勇于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積極糾正自身的缺點、改進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集體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班級學生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多人共同進行的集體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鍛煉合作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受到其他人的積極影響,并得到班主任的啟迪和引導,從而讓其意識到集體的力量遠大于個人的力量。班級集體活動的開展為每一個學生都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在這一平臺上,初中生可以感知到集體的優勢,從而讓個人的力量匯聚成整體力量。在活動舉辦之前,班主任應盡可能地制定可供每個學生參與的活動計劃,以便每個人都會各盡其能,相信在積極情緒的調動下,學生們對集體榮譽感追求的欲望會更強。
初中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通過班主任開展幾次活動就能形成或提高的,只有集中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積極因素,才能保證初中生會在班主任的呵護與引導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