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6)
近兩年來,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越來越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2019 年1 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 號)(簡稱“方案”),提出“借鑒‘雙元制’等模式,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2019 年6 月,教育部出臺《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 號)(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職業院校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總體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范性文件,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1],并從總體要求、主要內容及要求、制訂程序、實施要求、監督與指導五個方面詳細具體指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為貫徹“方案”,落實“指導意見”,教育部職成司緊接著發出《關于組織做好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9〕61 號)(簡稱“通知”),規范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內容的十個要素:專業名稱及代碼、入學要求、修業年限、職業面向、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及要求、教學進程總體安排、實施保障、畢業要求、附錄。2019 年7 月,教育部職成司公布了三百多個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各專業教學標準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與學時安排、教學基本條件和質量保障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和教學運行的綱領性文件,也是高職院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的重要保障。面臨新的形勢和要求,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也不能因循守舊,既要落實“方案”,按照“指導意見”“通知”等要求,又要依據國家教學標準體系,同時結合高職院校辦學理念和實情制訂并適時調整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結合“1+X”證書制度試點,融入“三教”改革,構建“三全育人”機制,以便更好地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指導意見”制訂程序的規劃與設計環節中明確提出要“成立由行業企業專家、教科研人員、一線教師和學生(畢業生)代表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做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工作。”[2]調研與分析環節中也明確要求:“各專業建設委員會要做好行業企業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和在校生學情調研,分析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企業人才需求…”[3],在起草與審定環節中要求:“學校組織由行業企業、教研機構、校內外一線教師和學生代表等參加的論證會,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后,提交校級黨組織會議審定。”[4]然而,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實際制訂過程中,存在著編制團隊成員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如: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大多是由專業帶頭人或者教研室主任與骨干教師一起進行編制或修訂完成的。成立的專業建設委員會雖然引入了職業教育專家、企行業專家,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難以形成合力發揮其作用。在調研過程中缺乏對畢業生和在校生的調研,在制訂和審定過程中也鮮少有學生(畢業生)代表參與,較少有聽取采納學生意見和建議。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雖然分為十個要素,但是各要素以及要素之間是相互銜接的,邏輯關系嚴密的,且相互印證與支撐的,因此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需要將人才培養方案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且制訂各要素的內容時相互之間不能毫不相關。但是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實際制訂過程,存在著各要素間及要素內聯系松散,相互關聯性不強,銜接性差、邏輯關系不清楚、相互印證與支撐作用不強、且缺少整體思維等問題。如:培養目標的設計與培養規格不匹配,在培養目標中提出的內容沒有在培養規格中的素質、知識、能力內容中體現出來;在設計課程設置及要求要素時重課程、輕體系,沒有將課程體系看成一個有機整體,課程與課程之間邏輯關系不清晰,相互脫節、零散,課程內容重復,且課程并沒有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培養目標難以得到落實等等問題。
“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學校積極參與實施1+X 證書制度試點,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在實施要求中提出要“積極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推動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6]、要組織開發專業課程標準和教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7]、要深化“三教”改革、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等等。而目前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制訂過程中,對于這些提出來的新元素、新概念等職業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力度遠遠不夠。如: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進課程不明顯、“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進課程不明顯、專業課的課程思政體現不明顯等等問題
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事關學校工作的全局,涉及到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的各方面、各部門的有機聯動,因此要調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投入與參與,促進“三全”育人機制的落實,為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是以專業為依托,建立以專業教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一線教師等)為核心的制訂團隊開展具體制訂工作,然后在制訂過程中加入行業企業專家、學生(畢業生)代表、教科研人員等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多方聽取各方意見形成合力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調研過程中除了做好行企業調研,也要做好畢業生和在校生的相關調研,同時在論證審定過程中也要有學生代表參加。其次是建立專門機構(一般情況下是高職院校教務處的工作職責之一),統籌負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審定及事前、事中、事后的指導、檢查和評估等工作,并制訂和完善相關制度,與學校各部門形成有機聯動共同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最后是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學校網站向社會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和意見反饋,全面落實“三全育人”的要求。
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一個有機整體,各要素間以及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是緊密聯系地、不可分割的。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以整體思維來看待整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同時要注重要素之間的耦合狀態,合理地處理好要素間及內部的關系,圍繞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及要求這些核心要素科學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如:可將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之間的關系可以看成是總分關系或是概況與具體的關系,培養目標明確的是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在培養目標的確定中,高度提煉培養規格,明確培養方向或職業崗位群,而培養規格中的素質、知識、能力要求是培養目標的達成的具體支撐,是要與培養目標的描述相對應、匹配、吻合的。再來看看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與課程設置及要求之間的關系,課程的設置、課程體系的構建即是在回答“培養人什么”,它必須能夠支撐培養規格中素質、知識、能力的要求,且需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課程體系內部之間也要注重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和集群效應,避免課程重復和脫節等等。
“1+X”證書制度(1 是指學歷證書,X 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背景下,高職院校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有必要進行相應的革新,如將X 作為重要內容有機地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其貫穿課程體系和育人全過程中,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課證融合為基礎,融入X 證書培訓內容,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對應,探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學歷證書的互通互認模式等等。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及要求要素的各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推進思政課和專業課協同育人模式。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保障要素中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師資隊伍“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教材選用納入“四新”內容,要求探索、開發、使用立體化、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教學方法采用模塊化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方法,采用真實工作任務情境式、角色扮演體驗式等方法,廣泛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線上線下、理實一體混合教學模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