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憑祥市第二小學,廣西 崇左 532600)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古詩詞是在文化發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學作品,由精煉簡短的文字以及深厚的思維情感所構成,是文化的瑰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是符合教育事業發展理念的必要教學部分,利用古詩詞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在當前的古詩詞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古詩詞教學質量刻不容緩,教師或學生應該從何種角度入手去對古詩詞教學進行優化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古詩詞的用詞精美簡練,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將意境、音韻、哲學三種不同的審美理念實現了有效的結合,教師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審美價值進行培養,尤其是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還沒有形成基礎的審美觀念,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切身的體會到古詩詞中蘊含的審美價值,在古詩詞的意境中感受其所描繪的畫面,促使學生審美視野的拓寬,從而實現對學生審美教育水平的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培育出更多創新性人才,符合當前社會的人才性需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的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由于古詩詞中所描述的景物常以真實存在的場景為依照,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密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將詩詞中所描繪的景物結合生活實際,將抽象與具象相匹配,讓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進而促使小學生發揮想象力,鍛煉其創造思維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
古詩詞中除了對景物或人物的描述之外,還常常蘊含著深度的哲理教育意義,是對生活經歷的真實寫照也是對賞析者提供的指導性理念。古詩詞內容類型多樣所想傳遞的感情也存在差異性,部分詩詞中所展現的是深情的家國情懷以及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部分詩詞的學習能夠加強學生的愛國思想,促使學生將民族文化進行有效的弘揚和傳承;還有部分詩詞中所描述的是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學生通過對這部分的學習加強對友誼的認知,使得學生能夠正確處理自身的人際關系。
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最先接觸到的教學內容通常是白話文的文章,而古詩詞由于與普通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區別,在進行學習時難度較大,學生對古詩詞的掌握需要具備相應的詞語理解能力、語文閱讀能力以及情感表達的能力,小學生對這些方面能力的學習掌握水平還不夠高,因此就極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生在對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較強的壓力,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打擊,從而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降低。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會經常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在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以說教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加側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內涵,教師對小學生的古詩詞教學存在錯誤的認知,只注重學生對古詩詞的背誦記憶,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不夠透徹,不能完全領會其中所傳達出的情感和哲理,故而降低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水平。
古詩詞能夠通過自身簡練優美的文字語言展現出其中所想要表達的深淵意境和深厚情感,然而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計常常只側重于在學生學習古詩詞后對詩中景物進行簡單的描述,而不太重視傳授學生賞析古詩詞的技巧,導致學生不易完整的掌握古詩詞的意境,與此同時也很難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這樣的教學就會引起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不重視,對古詩詞的認知只停留在表面,進而致使學生失去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
任何學科的教學開展都必須以興趣為基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古詩詞教學中同樣如此,教師進行教學時必須能夠激發小學生對古詩詞的教學興趣,進而保證學生可以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古詩詞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把古詩詞中能夠表達詩詞含義的詞語勾畫出來,讓學生重點理解后能夠有效的、完整的把握詩詞的情感,從而深入的與古詩詞的情感產生共情,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的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對古詩進行朗讀,在閱讀沒有問題后自行思考古詩的內容表達,針對其中無法理解的內容可以與同學之間進行討論,之后教師就可以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為學生勾畫出詩中的重點詞語如“獨”、“倍”、“異鄉”、“思”,學生通過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濃烈的思鄉之情以及對友人的懷念之情,同時可以讓學生討論自己有沒有離家的時刻,是否對家有過思念,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切身的感受古詩詞的內涵從而調動出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朗讀既是語文學科的重點教學內容也是古詩詞學習的有效措施,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程度的較低,教師如果只進行逐句的串講是很難讓學生們真正學會古詩詞的,通過多次的朗讀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的字詞或句子所要傳達的涵義,逐漸從古詩詞中領略到作者的情感。加強學生的古詩詞朗誦教學可以提高語文課堂中古詩詞教學的質量水平,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朗讀的評比,促使學生深入的了解古詩詞的情感并且能夠帶有感情的將古詩朗誦出來,教師在其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出學生在朗誦時出現的問題并給予糾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方式,從而在拉近師生關系的基礎上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增加對古詩詞的理解,實現高效的教學。
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情景式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情景的體會中感受古詩詞的意境,有效的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認知,促使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共鳴,教師開展情景式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網絡上搜尋關于古詩詞內容的圖片和視頻,然后在課堂教學時進行展示,例如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中的《望洞庭》一詩中描述的是洞庭湖的景色,教師通過展示洞庭湖的圖片或視頻將抽象的詩詞轉化為具象的、動態的畫面,讓學生直觀的看到“潭面無風鏡未磨”的景物狀態,切實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古詩詞的情景教學,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創作背景,然后讓學生扮演詩詞中的人物,以實際的情感去領會詩中的情感,或者通過自身的理解增加更多的內容,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的把握古詩詞的意境和內涵以及作者所要傳達出的哲理,進而優化古詩詞的教學效果。
許多古詩詞中所描述景色或所傳達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可以將其進行總結,在對學生的講解過程中巧妙的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的古詩詞進行串聯,在開展新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也能夠讓學生鞏固對以學知識內容的理解,加深對古詩詞的記憶,例如小學階段的古詩詞中,描寫景物的例如《詠柳》、《題西林壁》、《竹石》等,教師講授古詩詞時就可以將這些相聯系,讓學生感受不同景物的不同描寫手法和其中情感的表達差異,又或者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長相思》等表達思念主題的古詩詞,教師讓學生對這些古詩詞進行對比,感受其中的相似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對古詩詞的系統劃分,在未來的古詩詞學習中以此為基礎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對古詩詞的認知水平。
古詩詞是經過長期的歷史沉淀而積累下來的,是古代文人志士的文化結晶,通過古詩詞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素養,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降低了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需要教師從多方面著手采取有效的策略對古詩詞的教學進行優化,提高古詩詞對小生的教學意義,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