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業職業學院,貴州 貴陽 551400)
人文是指和人類社會有直接關系的文化現象,一般文學、歷史、哲學、經濟、政治、教育、法律、倫理、語言和藝術都可統稱為人文科學,人文素養是在長期的學習與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基本素養,體現在人們的精神風貌和個人氣質方面。高職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加強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對于其個人成長與發展,更好升學與就業都具有重要作用。而語文學科內涵豐富,有利于豐富學生的人文內涵,對于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高職語文教師可以有效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高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過程中存在著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人文關懷不夠,很多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以講完課為目標,很少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缺少人文方面的關懷;二是人文知識的內容較少,很多教師教學中多以教材為主開展教學,但是由于教材內容有限,無法有效讓學生學到更多的人文知識,無法在循序漸進中通過人文知識的熏陶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三是缺乏人文精神的指導和教學創新較弱,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自己感悟,無法有效地講解和幫助學生認知人文精神的內涵,同時教學方式上創新不夠,多是直接講解,無法突出學生主體;四是實踐活動較少,一些教師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過程中只是運用單一方法教學,很少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導致效果不佳。
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教師首先應該結合人文素養的主要內涵,引入豐富多樣的人文知識資源,注重人文知識的教學,從而讓學生在人文知識的熏陶下,潛移默化與循序漸進地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教師可以根據高職語文的教學目標、高職學生的認知能力,引入豐富的人文知識,通過創設各類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和學習人文知識,在思考中學習與借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啟發學生思考與探究,培養學生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作鋪墊[1]。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高職生的學習狀況,引入一些文學常識、國學常識、歷史知識、傳統文化內容等,在這個教學中可以將相關知識運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展示生動的圖文與視頻信息。比如,教師可以引入“中國古代文學發展”資料、《百家講壇》片段、《河西走廊》片段等,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學發展史,了解中國文學中所體現出的人文內涵,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閱讀《老子》、《莊子》、《論語》、《史記》等經典書籍,更好認識與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其中蘊含的人文內涵。在學生閱讀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出讀后感,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等。
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離不開人文精神的指導,教師可以結合高職語文的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更好地加強人文精神的指導,引入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與名人名言,引入中國古代的人物軼事,引入近現代為實現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事跡,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人文精神的指導,可以很好地讓學生感知人文精神的內涵,更好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2]。
例如,像漢代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三國名相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名人名言,都可以引入到實際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其中的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精神,報效祖國的志向等。同時,像戰國時代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事跡,東晉時期祖逖的“聞雞起舞”事跡,宋代楊時的“程門立雪”事跡,都可以引入到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他們堅強的意志品質,刻苦奮斗的精神,尊師重教和樂于求學的品質,從而更好地結合這些具體的實例加強人文精神的指導。
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除了通過講述人文知識和指導人文精神之外,還應該指導人文品行的塑造,更好地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言傳身教,平時在教學中與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為學生做好示范,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講解日常需要養成的行為習慣,以及指導學生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更好地塑造學生的人文品行[3]。
例如,像尊老愛幼、尊師重教、樂于助人、誠實守信、禮貌待人、奮斗拼搏和保護生態環境等內容,都應該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予以滲透,同時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與相關實例進行教學。對于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時間布置課外實踐任務,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在清明節去烈士陵園掃墓,重陽節去敬老院獻愛心,國慶節參觀革命紀念館等,要求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做好記錄,并根據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作文,從而在培養學生良好品行與人文素養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關于高職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該結合高職語文教學的主要特點,根據高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入豐富的關于人文素養培養的資源,創設豐富多樣的人文素養培養的方式,更加注重人文知識的教學,加強人文精神的指導,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文品行,在此基礎上更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