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廣西 北海 536000)
人類著裝歷史大約可追溯到十萬年前,從簡單的獸皮到樹葉樹皮與藤蔓編制衣服再到用纖維編制出布,最后用布制作衣服則到了現代服裝的雛形,從簡到繁的變化逐步發展而來。以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作為參考,綜合中西服裝發展的過程不難發現,人類文明變遷直接影響著服裝的變化。從布的產生到現在我們所穿著的服裝經過了幾千年的變化,也是人類文明飛躍發展的時間,服裝從簡單的包裹到到開始根據人體進行裁剪,再到現在的合體服裝也包含了無數設計者的付出。從服裝的款式變化到色彩再到針對審美的整體設計,服裝從簡單的功能性穿著想審美性穿著進行轉化。服裝的發展也記錄著人類文明的進程,服裝設計也就成為了文明的先鋒。
什么是服裝設計?初學者或者大眾針對服裝設計有著不同的理解,在很多人眼中現在的服裝設計就是天馬行空的想法和胡亂的堆疊,最后呈現給人們的是一堆看不懂的東西。這是服裝設計上的一個誤區,我們可稱之為藝術表達,特別是剛學服裝專業的學生,在欣賞設計的時候不能夠帶著設計的眼光去思考,看不懂設計的藝術表達,只能依貓畫虎徒具其型。
服裝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是實用性和藝術性在藝術形式上的結合,是一門涉及多領域的學科,是解決人們生活穿著中諸多問題的具有創造性的創作行為。服裝最終服務于人,一件不能穿著的衣服不能稱之為服裝,只是一個藝術品。服裝的藝術性表達和實用型服裝是存在于不同層面上的東西,服裝設計將要解決的問題是服裝的藝術性和實用型的結合。讓服裝實現穿著和審美的有機融合。
服裝設計的三要素——色彩、款式和面料,三者相輔相成,在服裝設計中面料是服裝的載體,款式是服裝的骨架,色彩是服裝的情感表達。一件好的服裝不僅具有外在審美性,還要兼顧內在舒適性。然而在審美性和舒適性之間有著貫穿的橋梁——款式,一個好的設計必須有好的款式。款式做為服裝結構的前置條件,制約著服裝結構的形態,所以款式決定了設計最終的形態。
服裝結構即服裝結構設計,主要研究人體與服裝之間相對應的協調關系,通常是以服裝結構制圖的形式來闡述。服裝結構設計是把款式圖變成平面圖的過程,是款式設計的延伸和實現,也是工藝設計的依據,在服裝設計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服裝結構是服裝的骨架,服裝穿著的合體度舒適度直接影響著服裝設計的成敗,合體度一般理解為服裝的松緊程度,他是對服裝各部位松量的控制和把握,我們一般指松量和省量,也是服裝結構原理的核心,結構設計是在即注重服裝內在結構又涵蓋服裝外在審美的一種設計形式。外在服裝裝飾線和結構線的融合,既達到了合理結構的要求,又能滿足服裝外在審美需求。
服裝設計中一般是先有了款式圖再進行制版,通過制版對服裝進行結構分析,一個合理的款式圖才能繪制出完整的版型,沒有一定的制版基礎無法繪制合理的款式圖。在服裝設計中沒有只是學畫設計稿的設計師,那最多是服裝畫或者插畫師,不能稱之為設計師,服裝款式在繪制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服裝內在結構,如省道位置、領子結構線、門襟和開叉等都在服裝中存在著很打的差別。一些初學者不懂結構經常出現很多錯誤,如門襟畫反,拉鏈只畫拉鏈部分沒有畫結構線等。所以一個完整的款式圖離不開服裝結構的支持。
服裝結構設計是服裝工藝的基礎,對不同款式造型的服裝采取的工藝方式也會有著很大的差異。一件衣服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如何能夠高效率進行生產是企業生產的一大目標。在保證服裝質量的同時提高服裝生產效率,解決的途徑只有從服裝工藝和服裝結構下手,直接簡化工藝流程,這樣會降低服裝質量,所以我們只能從服裝結構設計這條線走,改變服裝結構線的安排和弦的弧度,能夠有效的增加生產效率。
一個好的設計總會有不同的裝飾,在服裝設計中的裝飾也有著一定的原則性,服裝的裝飾不是天馬行空的堆疊,特別是成衣設計中很大一部分服裝的裝飾,要根據服裝本身結構線進行合理安排,以西裝為例,如西裝本身面料裝飾中用條紋或格子的裝飾和無裝飾的面料在結構制版中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特別是對三開身西裝的影響
設計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堅實步伐,有了設計才會有創新,人類文明才能得以發展,服裝設計是人類文明的投影,服裝設計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會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但是必須堅持服裝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核心,注重服裝結構的合理性,加以不同設計方法來完成服裝的合理性設計。